时间:2023/3/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多少钱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3569.html

从烟台市芝罘区出发,经国道向南,过了外夹河上的珠岩大桥之后,就到了福山区的地界。

在国道沿途,会经过福山区境内的很多村庄,首先是陌堂,然后是王村、柳村、解村、钱村、道平等地,再前面才是回里镇驻地。

虽然村庄众多,但回里当地人自己在总结到芝罘区的节点时,通常就说两个地名:“过了旺远、陌堂之后就是芝罘。”而所谓的“旺远”,就是中间若干个村庄的合称。

(旺远的位置示意)

关于“旺远”的含义及由来,《福山区地名志》载:“旺远为于村、刘村、王村、柳村、解村、唐村、钱村之总称。相传,唐朝时称望远.因村北龙王山上有块镜石。雨后太阳照射其上,发出的强光很远可见,故名。清咸丰年间改为‘汪远’……清末又写作‘旺原’。”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才正式定名为“旺远”,寓意为“兴旺永远”。

后来,蓝烟铁路从这里经过,设置的站点就叫做“旺远站”。如今,旺远片区的村庄都采用了简称,“旺远”的字样在当地的小火车站门口还能看到。

在“旺远”的曾用名当中,“汪远”和“旺原”都有古碑或者县志作为依据,而唐朝时“登高望远”则多半是后人的联想,地名资料中备注的也是“相传”。

实际上,“旺远”不同版本的名称,都是根据“wangyuan”的谐音而来。在唐代,这个地名出没出现?因为没有史料佐证,暂时不得而知。但至少在金代,它的雏形就应该已经出现。

可以证明这一点的史料,就是金代胶东全真名人王处一的一首词。

王处一,宁海人,是全真七子当中的“玉阳子”。从史料记载来看,他常在宁海、福山一带活动。因此笔下的诗词多提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在《全金元词》收录的一首《满庭芳》中,王处一曾写下这样的按语:“因福山县王远村北丹灶山道友聚话,论及此山,乃方平修炼之处,话间空中忽有报应,遂作。”

词的上阙又道:“丹灶为冈,清洋蟠绕,昔居王远家庄。八山耸翠,四水聚贤良。五彩祥云覆罩,三天上,仙韵琅琅。金童报,九霄传送,无外我容光。”

(旺远北面的龙王山)

在按语和上阙当中,王处一先后提到福山县的“王远村”和“王远家庄”,“王远”的发音与“旺远”相似,疑即“旺远”在金代的称呼。而“丹灶为冈、清洋蟠绕”,指的就是王远村的地形。丹灶指的是丹灶山,清洋指的是清洋河。如今的旺远片区,北有龙王山,东有外夹河,地理位置与王处一的描述很相似。

(旺远钱村,简称钱村)

根据福山史志记载,龙王山又名“造书山”,“造书”与“丹灶”又有相近之处。而福山现在的清洋河虽然一般指的是内夹河,但在史料当中,外夹河也曾称“清洋”(清阳),如今上游的海阳和栖霞境内的支流,仍以“清洋”(清阳)为名。综合来看,王处一在词中提到的福山县王远村,很有可能就是现在的“旺远”。

(旺远的解村)

从字面来看,“王远村”和“王远家庄”这个命名方式,更像是根据人名而来。也就是说,“旺远”这个地名,或许是古代一位叫做“王远”的人在此建村或在此有庄得名。古人习惯沿河而居,这片外夹河畔的谷地很早就有先民活动,也在情理之中了。

可惜的是,胶东地区在明代之前的史料普遍缺乏。如今旺远片区的于村、刘村、王村、柳村、解村、唐村、钱村,各自村志都只能追溯到明代中后期的历史。金元时期,这里是什么样子?暂时不得而知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w/110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