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工需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充此任者,乃不负托。”——《装潢志》,周嘉胄(明)悠悠五千年,历史车轮不断滚动,中华文明经历了古人的口耳相传、结绳契刻,到文字的伟大诞生。从竹木、帛书到纸书,从卷轴、方册、鱼鳞、蝴蝶、包背到线装,中华古籍数量众多、门类浩繁,古今中外,各纳其中,实乃中华文化之总汇。 年,国家正式启动“中国古籍保护计划”工程,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也得到了大发展。相比博物馆、图书馆等专业机构,寺院作为佛教和佛教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也承担着特别是对佛教古籍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但佛教寺院的古籍保护工作相对落后,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许多寺院大都位置偏僻,古籍保护意识不强;现存古籍数量不清,古籍老化、破损严重;古籍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等…… ▲栖霞古寺部分古籍损坏情况 “法宝”是佛教中常讲的“三宝”之一,是传承正法、勘印心性之秘典,是延佛心宗、驱退邪魔之妙门。佛教主张念诵、抄写、雕刻、印刷、流通及保护经典,是为莫大的护教功德,故历代均有刊刻、钞印教典的风气传统。而过去佛教文献浩如烟海,随着历史的推移、时代的变迁、诸多的因素而致经典的流失、破坏,如今所见者已是凤毛麟角。 作为中华民族之子孙,佛法僧三宝之护持,自应承担起继承与保护古籍的重任。而破损的书籍就像病人一样,许多是破败不堪,“如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这对地处“深山老林”的栖霞古寺的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年)的栖霞古寺,负水环山,星汉交辉。与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浙江国清寺并称为中国“四大丛林”。 作为六朝名寺,栖霞古寺历史文化悠久;作为三论宗祖庭,栖霞古寺历代高僧辈出,为栖霞留下了灿烂的精神文化遗产。 ?寺院鸟瞰图 ?藏经楼 这方丛林中屹立百年的藏经楼,为后世蕴藏了数之不尽的惊喜。从明代刻印《南藏》,到清乾隆年间《龙藏》,以及明代刻版《华严经》,历代高僧祖师的血写经书,手抄本等,无一不是堪列中华古籍精品的传世珍宝。栖霞古寺监院、寺院文献修复中心负责人净善法师评价到: “栖霞古寺在全国寺院中,古籍数量算是非常可观,总量上可以说是比较靠前的。”然而早期的栖霞古寺,并未有专门档案管理机构,寺内各类资料散失损坏严重。上世纪末,栖霞古寺方丈隆相大和尚越发感到古籍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也对抢救寺内古籍文献表达出迫切的关心,于是逐步倡导发起了整理、抢救工作,档案管理与维护雏形初现。 ?古籍初始状况 ?书虫破坏情况 栖霞古寺处于栖霞山风景区,加之南方梅雨季节漫长,空气湿度大,很多佛教书籍堆放在房间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霉变、虫蛀、纸张变脆、灰尘堆积等问题。而后从年末起,由寺院方丈隆相大和尚主持,栖霞古寺监院、寺院文献修复中心负责人净善法师的带领下,逐步开展了整理修复工作。 随后,在僧俗四众不懈努力下,栖霞古寺档案管理、古籍修复逐渐步入正轨。点滴整理、修复,古籍善本在指尖鲜然复活,时光也仿佛溯洄千古。 ? 修复 之前 ? 修复 之后 ▲古籍修复前后对比图 机械而重复的单调,归于清心的安稳,一切寂寞皆在纸本上散开,竟点缀了心头的一晌贪欢。人间争渡,此作暂歇,修书亦是修心,觉悟终是平常。整理、修复古籍,需要付出极大心血。一个合格修复员,不仅需要高超的修复技术,还得集古籍版本知识、保护知识、文史知识、艺术审美于一身,并且能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是可谓另一种修心之旅。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自栖霞古寺古籍修复计划落实起,就不断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支持,也使栖霞寺古籍修复团队得到不断地充实与壮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自年正式开展工作,我们持续心血的付出与茹养,也使栖霞古寺的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3. 古籍的整理与编目工作年2月,栖霞古寺顺利成为南京第一家“五星级档案单位”后,由寺院方丈隆相大和尚主持,监院净善法师负责,在吉祥寮二楼建立了临时编目整理工作室,正式打开尘封已久的藏经楼。 随后,栖霞古寺与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共同签署了栖霞古寺纸质文献遗存保护协议,协同栖霞古寺僧俗四众、义工团队,为所藏佛经、古籍和善本进行清理除尘、签条备注、登记编目、搬运上架、修复保护等工作。 南京图书馆版本目录专家方云副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孔庆茂教授分别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编目讲座并多次现场进行指导;武汉大学刘家真教授多次到栖霞古寺针对寺院现状对贮藏环境、保护策略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全国著名古籍保护专家、武汉大学刘家真教授来访 在近两年的努力下,栖霞古寺初步整理出龙藏册,散本册,续藏经册,频伽藏74册,民国影印宋蹟沙藏册等,共将近册文献,并进行了编目工作。?搬运古籍 ?清理除尘 ?清理除尘 ? 清 理 除 尘 ?清理除尘 ▲部分损坏古籍 ?签条备注、登记编目 ?搬运上架 栖霞区统战部、宗教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现场进行考察工作,拨专款20余万进行文献保护。此外,古籍保护工作也得了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及古籍保护业内专家的关心与支持。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一行来我寺参访 为改善古籍存放环境,更好的保护文献,栖霞古寺对藏经楼内部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了维修及内部改造。修缮后的藏经楼,隆相大和尚根据藏经楼原有老经柜式样,找相关厂家订制金丝楠木老料经柜30组60只,投入余万。 ▲订制的金丝楠木老料经柜 年0月,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武汉大学刘家真教授引荐与本寺进行合作,进行了低氧气调保护技术杀灭书虫实验。随后,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专门捐赠给栖霞古寺一台古籍低氧除虫保护设备,并多次派出技术人员协助我寺进行除虫保护,还捐赠了抽氧充氮仪器,利用低氧封存技术对所藏六千余册古籍加以过渡性的保护,为今后灭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寺院也在原有文献的基础上,征集宋思溪藏般若经一册,藏传文献八册,80册频伽藏五套,用以补充文献量已投入五十余万。 3.2 成立古籍文献修复室 随着藏经楼清理编目工作完成,对大量破损书籍的修复工作逐渐摆上日程。从年正式启动,年古籍修复室形成,义工修复团队也不断充实壮大。现如今,栖霞古寺已建成近00m2的古籍文献修复室,义工修复团队已有0余人。 文献修复中心及其内景 0 邱晓刚老师 邱晓刚老师是“国手”张士达先生关门弟子,曾担任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传习所导师,先后在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承担古籍修复工作,同时是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古籍修复中心创始人之一,“埋首故纸堆”已有40余载。从研究到实践,从修复到教学,邱晓刚为古籍修复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如今已从南京大学退休的他,仍然在开班授徒,传承技艺。 ▲净善法师代表寺院骋请邱晓刚为栖霞古寺文献修复中心指导老师 邱老师后在栖霞寺净善法师的力邀之下,加入到了栖霞寺古籍修复工作当中,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专业的修复技术。 ▲在栖霞寺修复室工作中的邱老师 02 纸浆修复法 凭借40多年的古籍修复经验,邱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创新和匠心。从年到年,从南图到南大,邱老师用了十年的时间来研究纸浆修复技术,终于凭此获得了国家专利,在社会上得到了极好的反响。邱老师介绍到: “纸浆修复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另外,其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它对修复没有限制。其他的修复方法有纸张的限制、不同材料的限制,如果没有那个材料,就没法完成修复。但纸浆修复,只需要知道它是什么纸,然后用相应的纤维来配。”2 3 4 ▲纸浆修复法主要流程 邱老师在修复室和大家相处真诚亲和,修书沉静严谨,将个人所学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修书对于邱老师来说,是毕其一生的热爱,更是回归心灵、沉淀自我的功课。 这举手起眼间,即有心安之境;这一方一隅里,便是整个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邱老师每次都是自己驱车从市里赶来,也准时7点多就来到了寺院,铺陈准备,开始一天的修复工作,令人感动与敬佩。 03 义工修复团队 在三宝感召下,有陆续不断的义工菩萨参与进来,发心每周来到寺院协助古籍修复工作。他们许多都是早早的驱车赶来,风雨无阻,坚持至今。 ▲净善法师与部分义工合照 除去修书,他们还常在寺院一起诵经绕塔、互参共修、彼此砥砺。发心修书、护持寺院、精进同修,实乃布施之道,菩萨之行,“其福德不可思量”。 ▲部分法师、义工修书过程图 04 整旧如旧 古籍保护,贵在修复其完整性的同时,也不破坏其存留的历史感,即“保存原样”,或“保持与恢复其本来面目”,也就是古籍修复中重要的“整旧如旧”原则。 过度“做新”,看似端正完好,实则是种“伪饰”,反到破坏了原本的素朴淡雅。这正如修行中“平常作去”的清净本然,去除“矫饰”,修行于生活,而不是求佛于庙堂。 息妄修心宗者,复归于婴儿乎,重回初心如新,自然得见“本来面目”,是谓之曰“修心如新”。 “藕丝窍里轻弹指,推出须弥第一峰。”修书是做事、是做人、更是一种小中见大,无处不在的修行功课。 3.3 扫描数字化工作 自年9月起,来自上海的善信袁总,赞叹寺院的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发心购置两套专业文献扫描设备,并聘请专业人员,启动了栖霞古寺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截止发稿时止,已完成千余册扫描工作量,预计还需2-3年完成所有扫描工作。 ▲古籍扫描数字化工作台 3.4 其他进展与成果 年9月2日 由文化部、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佛教协会承办的“第一期全国佛教古籍保护管理研修班”在北京灵光寺举办开班典礼,来自中国佛教协会、地方佛教协会、佛教院校及各大寺庙等47家单位的66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为共同推进佛教界古籍保护工作、培养佛教界古籍保护人才开展为期5天的学习研讨。栖霞古寺代表净善法师应邀参加。 年8月29日 “第一期全国佛教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在成都文殊院开班。本次培训班在文化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指导下,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中国佛教协会联合主办,成都文殊院承办。来自我国三大语系27所佛教寺院和团体的30名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南京栖霞古寺净善法师参加了本次培训班。 年月23日 由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在开化县举办的,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三周年、开化纸制作工艺及开化纸本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活动就开化纸研究和中华古籍保护事业展开了交流。栖霞古寺净善法师在会上做了《中国佛教寺院藏经楼的古籍整理与保护》主题报告,而栖霞古寺也是获邀参加此次研讨会唯一的寺院。 ▲南京栖霞古寺代表净善法师与会报告 年2月0日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召开一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5家单位的入会申请。与会常务理事一致同意,接受包括南京栖霞古寺在内的5家单位为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员,栖霞古寺也是这5家单位中唯一一家获批加入的佛教寺院。 年6月8日 第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代版本目录学界“国宝级人物”、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沈津来到栖霞古寺,在寺院监院净善法师陪同下,指导寺院的文献修复保护工作。 年月3日 由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栖霞古寺及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共同举办,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博物馆协办的“全国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开幕。随后与会成员前往栖霞寺,参加南京栖霞古寺中兴百年法宝佛经展。 ▲净善法师在藏经楼讲解栖霞古寺藏古籍 年日至8日 作为栖霞古寺“千佛名蓝、中兴百年”系列活动,栖霞古寺在玉佛楼举办国家级千年法宝大展。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著名古籍版本鉴定专家翁连溪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古籍版本版画鉴定专家宋平生老师;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天禄琳琅研究专家刘蔷老师;著名古籍收藏家、古籍版本鉴定专家刘洪金老师、北京荣宝斋佛教典籍部经理李林昊等参与法宝佛经展开幕式及洒净仪式。 ▲法宝佛经展厅 ▲法宝佛经展与会代表 从年起对古籍善本中有文献史料价值的进行版本再造工作,如《摄山志》、《庚子纪念图》、《董其昌为南京栖霞寺五百罗汉书题记》等。构建了栖霞寺三位一体的古籍文献保护、传承与利用体系更好地融入与发挥现代社会发展理念=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纪录片丨善心与匠心:栖霞古寺中的古籍修复 结语修旧起废,缀连古今。 佛典作为“三宝”之一, 是中华文化之醍醐, 是人类智慧之结晶。 修复佛教古籍,宜在当下,功在千秋。 霞光沉醉,栖于山间; 天地大美,终归无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w/97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