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说到江南美景,自然离不开苏杭二州,而提起杭州,就一定会想到西湖了。

西湖位于杭州市的西部,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杭州西湖是充满诗意的湖,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

西湖十景更是名中有诗,名中有画,深受游客喜爱。

可是你知道吗?最早的西湖十景评选自南宋,至今已流传了千年。

1:苏堤春晓

南宋时,苏堤春晓就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

“苏堤春晓”景观是指寒冬过后,苏堤报春的美妙景色。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是苏东坡治理西湖时所筑,后人将之命名为苏堤。

现在苏堤已改为柏油路面,但苏堤的风光依然旖旎,春天清晨尤佳。“苏堤春晓”绝非浪得虚名。

2: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

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断桥之名得于唐朝。

其名由来,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

断桥之名因何而来并不重要,这里有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遇的说法,就足够他得意的了。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三,元代又称之为“西湖夜月”而列入钱塘十景。

“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

湖面平静如镜,秋月当空与湖水交相辉映,“一色湖光万顷秋”,并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湖畔有块题有“平湖秋月”的碑。

4: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岸,现在是一个大型公园。

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梅花等异木名花。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园中有“醉柳”“狮柳”“浣纱柳”,柳州之名并非空穴来风。

5: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和平湖秋月都曾被仿建到圆明园中,可见其景色之美。

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山顶都曾建有佛塔。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时隐时显,自西湖舟中远观,景观独标一格。

双峰插云原有景观已毁坏,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进行重建。

6:三潭映月

三潭映月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一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就是它了。

三潭印月岛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

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若在月明之夜,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如今很难看到“三潭映月”的美景,但就算只是在白天看三潭也不失为西湖美景之一。

7: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地处西湖西南,三面临水,一面倚山,是一个占地余亩的大型公园。

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

花港观鱼的石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题,其中的“鱼”字,繁体写法是四点,代表火,乾隆改为三点,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风调雨顺,江山稳固太平。

这里是江南园林艺术与西洋园林艺术结合的最为巧妙的一处景致,众多的外国元首、国际友人游西湖都必到此处,不是没有道理的。

8: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即指南屏山净慈寺傍晚的钟声,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玉皇山北,九曜山东。主峰高百米,林木繁茂,石壁如屏,北麓山脚下是净慈寺,傍晚钟声清越悠扬。

据说南屏山净慈寺曾有一口巨钟,敲响之时,能够传遍大半个杭州城。

能让康熙帝也发出“致足发人深省”的感慨,肯定不一般。原钟早已不在,现在的铜钟为新铸。

9:雷锋夕照

雷峰夕照,位于西湖湖南、净慈寺前的夕照山上,因晚霞镀塔,佛光普照而闻名。

雷峰塔坐落于净慈寺北,南屏支脉夕照峰,亦称雷峰上。最早系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庆黄妃得子而建,故也称“黄妃塔”,后遭焚毁。

清朝重建的宝塔也因为人们取塔砖辟邪而倒塌。现在我们看到的雷峰塔是年的时候原址重建的。

白娘子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的故事,给雷峰塔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可能倒掉的雷峰塔更有魅力一些。

10: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南宋时,曾有一酒坊,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所以叫“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占地14公顷,有曲院、风荷、滨湖密林等景区,东接岳湖,南邻郭庄,北接竹素园、植物园、岳飞墓庙。

曲院最为精采处在风荷景区,宁静的湖面上,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

夏日清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游人身心俱爽,不饮亦醉。

各位观众,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西湖十景名不虚传?可见我们和宋朝人的审美一脉相传,虽然隔了千年,仍然能有共鸣。

图片来自网络,由

时尚旅行菌整理编辑,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w/128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