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燕子矶头望,波涛日夜流。昔日“化工围城”的污染重镇变身宜居新城,当年的城郊结合部已是南京城市东部新中心。

以壮士断腕的“小化工整治”和刀刃向内的“网格化治理”为发端,南京市栖霞区砥砺创新,用改革之钥,打破空间瓶颈,化解治理难题,迄今走过10年历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连续两年将栖霞列为全国唯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调研基地,“栖霞经验”走向全国。栖霞社会治理改革实践入选“中国样本-改革开放40周年经典案例”。“栖霞之治”成为基层探路高效能治理的生动样本。

网格迭代,与时俱进写就“善治样本”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当下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网格化治理”,而这张“网”的首创者就是栖霞区仙林街道。10年前,孙金娣赴任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首日,隔壁小区居民到区里上访,街道办事处却事先“浑然不觉”。痛定思痛,“网格化”创举应运而生,变条块分治为网格集成,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零距离。

“我们一家一家敲门走访,一开始吃了不少闭门羹。当年的辛苦如今结出果实,很多居民都成了多年的老朋友。”仙林街道党群中心办公室主任郝智慧,10年前作为仙鹤社区书记,成为当时第一批网格员。“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突发事件不出街道”,这个目标如今已成现实,仙林街道十年“零上访”。

“仙林模式”享誉全国,但自我革新未曾止步。今年初,街道在网格里“画起了圈”,在居民小区、商业街区、驻街高校、驻街企业等10类主体中成立“一家亲·同心园”组织,选派机关优秀骨干力量担任“园长”,把业委会、物业公司、开发商、志愿者、社区民警等治理力量攥指成拳,一个“同心圆”聚起一帮人。

头雁振翅,激起改革的“雁阵效应”。栖霞区积极探索“网格化”系列治理新模式。尧化街道推进“全要素网格”,通过“1N”的全面升级,实现“网格执法格警格”无缝对接;马群街道开展“网格化积分制”创新试点,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可获积分兑换“福利”。栖霞区司法局研发网格员专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w/109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