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2月14日新华日报“南京观察”刊登了

《让“软环境”成为硬支撑》

2月7日,南京市召开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提出了鲜明的“南京四问”:新形势对南京软环境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新时代南京干部要塑造什么样的新形象?新阶段南京营商环境要实现什么样的新突破?新一年南京工作要展现什么样的新作为?

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共同构成了城市软环境的主体支撑。各区新春第一会聚焦这两大硬核要素,拿出了实招新招。《南京市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则细化了项工作任务,靶向发力,正让城市“软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张健摄

力争上游逆水行舟的“焦虑”

“赶在除夕前夜,我们谈定了所有的合作细节。开年就正式签约,在这里打造华东总部,一批高端人才将从北京派驻南京,第一批产品下半年就会上线。”2月9日,江宁高新区举办数字创意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百度移信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齐恒说,作为一家专业的游戏开发运营公司,他们走出北京,首选发达地区省会城市,在这里有与他们同频的办事效率和“谈得来”的政府官员。

图源:南京江宁高新区管委会

让企业有近悦远来的“安全感”“谈得来”,正成为各地政府的头等大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市场主体的生存状况和生长态势,是“稳”的关键。放眼全国,多地新春“第一会”不约而同地聚焦营商环境。近邻上海,自新年伊始全市范围启动了领导干部“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已走访企业1.6万余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年起,南京先后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3个“条”,“一件事一次办”等3项创新举措获国务院第三方评估总结推广,此前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化,有力保障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南京去年实现GDP增幅7.5%,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万亿元,站稳城市十强。

据南京市场监管局,去年南京新登记市场主体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88%。截至年12月底,南京全市市场主体总数家,较年底增长5.21%。这一数字位列全省第二,领先武汉、杭州。但环顾左右,可谓标兵加速、追兵逼近。上海、北京经济总量迈上四万亿元台阶,深圳突破三万亿元,宁波、合肥增幅分别达8.2%、9.2%。宁波的GDP增量达亿元,高于南京。

顾树荣摄

“放眼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必须力争上游,跑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加速度。”韩立明指出,面对差距,要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的危机感,要有敢于争一流、勇于创唯一的紧迫感,推动南京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去年9月,国务院部署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等6城市开展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2月11日,《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公布,该市推出项改革事项,其中包括具有杭州特色的52项“自选动作”,提出持续推进综合测绘、公共数据开放等具有领先优势的改革事项,打造“单项冠军”。

在新春第一会上,南京市明确提出,要积极争创国家营商环境第二批试点城市,加快形成“全面便利、高度活跃、本质公平、充分开放”的发展环境,努力迈入全球营商环境一流城市行列。

“优化营商环境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推进。”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夏心旻在会上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说,各地高质量发展的竞赛,就是营商环境的竞赛。放眼全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今年还是领先的,明年就落后了,今年还是首创的,明年就成普惠型的了。南京必须瞄准更高标准、更好水平,持续地抓。

毛劲松摄

突破壁垒从极简到“无感”

2月9日,亚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股价上涨27.53%。早在年12月1日,该公司的账户上“突然”多了80万元,打款单位是区财政局。“区里给上市辅导期企业配比的首轮奖补。全程一点不用烦神,真的是‘坐享’政策红利。”公司政府事务经理李洁说。

“以前要逐级申报、层层审核,企业理解不准确,材料经常要反复,四五月份申报,年底能到账就不错了。”中国(南京)软件谷资产运营部工作人员娄佳多年陪“跑”陪“办”,常听企业“吐槽”。去年,雨花台区探索“免申即享”机制,在全市率先发布“及时雨政策直达平台”,做到“让政策找人、让数据匹配、让资金直达”。目前该平台已上线11项“资金直达”服务,包含企业上市奖补等7项“免申即享”政策,以及上市企业再融资奖补等4项“即申即享“政策。李洁如今心里很笃定,“第二轮、第三轮上市奖补,很快就要到账了。”

图源:金陵微雨花

“我们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变更后,税务登记证的登记信息就已经同步更新了。你们想得太周到了!”去年7月,南京蓝之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李先生对栖霞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综合窗口的“免申通”审批服务连连称赞。这是南京首例“无感审批”服务。栖霞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有企业反映,在变更了营业执照后,还要向不同行政部门重复申请变更同一信息。该区推出“无感审批——免申通”服务,推动部门之间信息互通互信互认,各行政部门登记信息同步更新,企业无需向其他部门申请和重复提交变更登记材料。目前,这一服务链条正在进一步向人社、银行、公积金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延伸。

图源:栖霞视点

“无感”服务,是对固有的部门间数据壁垒的强势突破。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点到了南京部门数据共享未能实现、开办企业办事指南要素不全、“双随机一公开”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及时雨”政策直达平台、“无感审批——免申通”服务获评年全市“放管服”改革“十佳案例”。探索推行企业登记“无感审批”则被列为了今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的第一条,由栖霞区、玄武区负责继续推进。

在新春第一会上,“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发布上线。南京市政务办副主任余荣红介绍,作为全市惠企服务“总入口”,平台已汇聚市区两级各类惠企政策条,惠企申报事项个,力图解决企业政策获取“不及时”“看不懂”“申报繁”等问题。今年,该平台将持续优化功能,推进惠企政策“即申即办”“免申即享”。

一位市领导直言,相比于带着“谐音梗”的名目繁多的营商环境“定制品牌”,实现企业“无感”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创业者间流传的口碑则是最好的品牌。

方飞摄

“南京诚意”力求靶向突破

实现企业的“无感”,当务之急是祛除创新创业者的“痛点”。去年的市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的活动,一共多家企业反映诉求项。统计显示,除涉及用地、税费等传统领域,其他都聚焦在知识产权保护、新兴产业壮大、应用场景驱动等新范畴。

以更加精准化、专业化的政策举措,回应新需求、解决新问题。去年下半年,南京就启动了“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制定工作,除了课题研究,还开了20余场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谋划整改提升。

“这份《实施方案》以提升企业获得感为导向,体现‘南京诚意’。”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田峥嵘在2月10日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通过深入研究新西兰、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北上广深杭等先进城市经验,落实数据赋能、“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等理念,南京努力在学习借鉴基础上凸显“本土化”“差异化”优势。与此同时,以补齐短板实现新突破为目标,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出台了联合监管执法、新型信用监管等一系列措施。这次《实施方案》采用了“文件+任务清单”形式,细化的项工作任务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建立政策服务场景化实施细则制度、“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非现场执法立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走在了全国前列。

“新赛道上的创新企业,相比于政策扶持,他们希望能开放相应应用场景。”一位园区负责人说,最近他们就协调交管等部门为智能汽车测试开了绿灯。放眼全市,智能驾驶路测场景仍是“小而散”,亟待突破。

左毅摄

让更多企业欣喜的是,这次的《实施方案》给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打造南京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建立对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推广的创新性监管政策体系。南京明确,将支持企业开展多种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测试验证,积极推动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配送、无人零售和无人安防等应用场景综合性商业化运营,培育面向未来的“无人经济”新产品新业态。

“南京的新板块、新产业正在成长期,很多资深人才从北上广深来,并非首落南京,由于年限问题而不能享受人才申报或激励政策,这不利于人才的引进。”驯鹿医疗CEO汪文直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w/109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