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http://www.txbyjgh.com/zjjs/m/Index.asp?page=1 在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 “有矛盾去找郭老太” 几乎是大家的口头禅 退休25年的郭凤萍 参与纠纷调解余起 “朝六晚十”为调解 郭凤萍退休前在民政、司法岗位上工作过,经常与居民打交道、做调解。如今,80岁的她“办事公道、名声在外”,仍活跃在各个调解现场,日均调解纠纷两件。 前段时间,一对在南京打工的聋哑夫妇上门求助,他们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如今到了上学的年纪,爷爷奶奶一直在犹豫要不要供孩子读书。“我打电话给老人,请他们带孩子来南京散心。”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郭凤萍利用空闲时间带他们游览南京,反复讲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最终成功说服。 为了化解外地来宁务工人员的矛盾纠纷,这些年,郭凤萍还跑过贵州、山东、安徽等地,不但不拿一分钱,交通费、电话费等也都是自掏腰包。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朝六晚十”几乎成了她常年为调解忙碌的时间。因为法律公益服务,郭凤萍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我把调解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 郭凤萍爱学习,有一点闲暇时间她基本上都用来“恶补”法律知识。她的书房里、沙发上、卧室飘窗前、阳台花架边……放满了一本又一本手抄笔记和民事调解记录,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每一页都有多处红笔标注的重点。 人民调解是筑牢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郭凤萍的故事是南京市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年7月,栖霞区“夕阳红”人民调解工作室挂牌,郭凤萍担任主任。年7月,以她名字命名的“凤萍”法律公益服务社成立。如今,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郭凤萍已经有了70多位同行人。 “我把调解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只要身体还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当我老到走不动时,‘凤萍’法律公益服务社的这一批伙伴,也会在人民调解员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郭凤萍说。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c/126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