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古印度传承时期,只有大乘、小乘之分。又如小乘佛学分为“空”、“有”两派,但实际上并没有独立门户。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汉地以来,至隋唐时期基本形成各宗派并立的局面。在我国汉传佛教有十三宗、十宗和八宗等之说,这是以主要流派而言,实际上的数量可能更多。 汉传佛教各宗派的形成,和各派创立祖师所依经典有关。同时由于传承地域和修行方式的不同,每一宗有很多种别称。其中大的宗派又形成诸多支派,尤以禅宗为代表: 禅宗祖师为印度高僧达摩尊者,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后又分为南宗惠能(六祖),北宗神秀。之后随着大范围传播发展,又分成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临济宗后来又形成黄龙、杨岐两派,称为“五家七宗”。 各宗概况及每宗祖师、祖庭等简述如下。 国清寺天台宗 天台宗是中国汉传佛教中创立最早的宗派,六朝时期创立。天台宗奉龙树菩萨为始祖(三祖分别为龙树、慧文、慧思)。因四祖(实际创始人)智顗大师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也因以《妙法莲华经》为根本教义,所以又称“法华宗”。《法华经》是《妙法莲华经》的简称。祖庭为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宗法脉延绵至今。 香积寺净土宗 净土宗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汉传佛教宗派,以往生极乐净土世界为目的。所依法门也极为简单,只需虔诚地念诵“南无(顶礼之意)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本愿之力,即可往生净土极乐世界。净土宗祖师为东晋慧远大师,祖庭有二:江西庐山东林寺、陕西西安香积寺。净土宗法脉延绵至今。 少林寺禅宗 禅宗是在南北朝梁武帝时期,由印度达摩祖师创建。达摩祖师的祖师之意即为禅宗祖师。禅宗有六大祖庭,主要是以传承范围和历代各祖而立。其一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禅宗虽然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但仍然奉《金刚经》和《楞严经》为主要经典。禅宗在中晚唐以后,成为我国汉传佛教的主流,至今仍延绵不绝,并先后传入高丽和日本。 华严寺华严宗 本宗因依《华严经》得名。创始人为唐朝法藏法师,祖庭为陕西西安华严寺。由于该宗以发扬“法界缘起”思想为宗旨,又称法界宗。又因法藏法师号贤首,也称贤首宗。该宗自宋代以后衰落。 大慈恩寺法相宗 法相宗由唐朝大翻译家、旅行家、佛学家三藏玄奘法师所创,以玄奘法师取经回国后翻译佛经的大慈恩寺为祖庭,所有又称作慈恩宗。以《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为该宗主要教义。也叫唯识宗、瑜伽宗。法相宗自唐晚期衰落,在近代有复兴之势。 净业寺律 宗 律宗顾名思义,秉承佛陀“以戒为师”的教诲。由唐代僧道宣大师所创立,祖庭为陕西西安净业寺。以《法华经》和《涅槃经》为主要教义,同时依五部律中之四分律为行持。律宗法脉延绵不绝,并东传至日本。近代弘一大师即为律宗十一祖。 草堂寺三论宗 三论宗实际上的祖师为隋唐时期的吉藏大师。但由于本宗所依的中观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由大翻译家鸠摩罗什所译,所以鸠摩罗什被尊为始祖。以陕西户县草堂寺(鸠摩罗什曾在此搭建成草堂进行佛经翻译而得名)为祖庭。以南京栖霞寺为江南的三论宗祖庭。 三论宗别名众多,有空宗、无相宗、中观宗、般若宗等。 大兴善寺密宗 密宗法脉由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在唐朝时期带入我国,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为密宗教义,以大兴善寺为祖庭。唐朝一行、惠果两位大师师承善无畏、金刚智弘扬密宗之法,故奉一行大师为密宗祖师,因历史原因,汉传密宗自唐之后无传承。 密宗在藏传佛教中得以大力弘扬,以致很多人认为密宗为藏传佛教所独有或独创,实则不然。除以上史料记载之外,清人丁观鹏所绘《法界源流图》中仍可汉传佛教风格的密宗佛像造型,如下图。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宗派: 毗昙宗:又作毗昙学派、属于小乘二十部中之萨婆多部,以宗派命名有些勉强。毗昙是“说一切有部毗昙”的简称,很早就传入中国玄奘法师重译《俱舍论》后,毗昙之学渐衰。 成实宗:依《成实论》而立,为小乘佛学的“空”宗。从严格意义上而言,不算一个宗派,主要为《成实论》的传持授受,且由印度传入,不是在我国本土形成。现已衰落。 俱舍宗:以《俱舍论》而立,为小乘佛学的“有”宗。与成实宗类似,从严格意义上而言,不算一个宗派。由印度传入,不是在我国本土形成。现已衰落。 涅槃宗:依《大乘涅槃经》而得名。弘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宗奉《大乘涅槃经》译者昙无谶大师为祖师,现已衰落。 地论宗:依《十地经》《十地论》(《十地经》的论述)立派,现已衰落。 摄论宗:依《摄大乘论》而得名。以陈代真谛为祖师,现已衰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c/117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