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www.znlvye.com/m/

在胶东村庄当中,因寺院宫观而得名者不在少数。它们有的直接以“寺观之名”为村庄之名,如水道观(原属栖霞,现属福山)、火神庙(莱州)等,有的则加以方位,形成“庙后”、“观东”、“院西”等地名。此次要介绍的村庄,就属于后一种情况,它的名字叫作“子推后”,在海阳市小纪镇的辖区内。

子推后村在海阳“十泉线”(泉水头到十字夼)县道的沿线,笔者有次开车从朱吴到泉水头时,中途就留意到这里。从字面上看,“子推”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名人“介子推”(春秋时期晋文公的臣子,晋文公落魄时,他曾割股奉君;晋文公发达之后,他隐居不邀功,受到后世的称赞)。回头一查资料,发现村庄由来的确与“介子推”有关。

具体而言,“子推后”这个地名是由两部分组成,“子推”指的是旧时这里的一座“介子推庙”,而“后”则是方位词。关于村庄由来,《海阳市镇村简志》记载说:明正统年间,孙姓建村。因村处介子推庙后,故命村名子推后,后有于、郑、韩、陈等姓自外地迁来定居。年时统计,全村户,有于、郑、韩、陈、李、姜、张、孙、宋、任、徐、王、刘等姓,其中韩姓较多。

由于历史变迁,古代那座“介子推庙”已难寻旧貌,而海莱史志资料中也没有查到太多记载(笔者隐约记得清代海阳县志某处提到“子推院”的字样,但此次发文前重新翻阅,暂时没有找到)。不过,好在“介子推庙”在国内其他地方,尤其是山西(古晋国之地)也有存在。因此,可以通过外地资料来想象海阳这座“介子推庙”的大概。

如《山西通志》在介绍平遥县的介子推庙时就说:“介子推庙,在西门外髙丘上,并祀狐突、卜子夏、田子方,每岁七月十三日赛祭。”

实际上,通过《莱阳县志》和《海阳县志》中对清代区划的记载,也可以管窥出这座“介子推庙”的规模和影响力。在当时,莱阳县行村乡(雍正之后属海阳县)辖下有个社,就叫作“子推社”。

据《海阳县志》,子推社共辖15个村,分别是罗圈(西乐畎)、小葫芦头、大葫芦头(现写作上虎龙头、下虎龙头)、马家疃、鞠家庄、钓泮、陈家疃、沙埠前、纪家店、夏至(夏泽)、子推后、李家疃、固家岚、纪林、刘家疃。

在上述村庄当中,子推后的规模并无优势,而这个社最终以“子推”为名,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介子推庙”的影响力比较大了。

就常理推断,有“大庙”的地方,往往都会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子推后村关于这座庙有何脍炙人口的故事?笔者暂时还没有打听到具体细节。在这里,也欢迎当地了解情况的朋友进行补充。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c/115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