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激越悲慨浑穆苍深

——霜凝《满江红·读岳词感赋》读后

满江红

读岳词感赋

传唱千年、凭一曲,万家音绝。

堪做证,八千云路,一天星月。

匹马仰天声独啸,三军怆地人凝噎。

一腔恨,拍得那栏杆,都成屑。

君难测,君令铁;长嗟叹,长江别。

看风波六月,一亭飞雪。

昨日昭关悲白发,今天武穆冤魂骨。

皆抛去,尽染满江红,将军血。

霜凝《满江红·读岳词感赋》,创作于年元月。关于创作之缘起,因电影《满江红》热映,引发了一场岳飞研究热,包括对其人生经历、抗金功业、受害原因、受害经过、平反过程,人们多有热烈讨论,而事物的基本面为岳飞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岳案是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这成铁定之史实。霜凝认为:“最有历史生命力的是正义;最能承载历史正义的,是古诗词。《满江红》做为一部悬疑电影,并未达到我所预期的那种深刻,但结尾诵岳飞词的场面确是震撼。”《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为民族英雄岳飞的代表作。上阕抒写词人对中原沦陷的悲愤,对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奋力争取驱除狐兔、为国献身的强烈愿望;下片抒发词人对入侵者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待,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全词热血沸腾,悲慨壮烈,表现出岳飞气吞骄虏、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和渴望报雪国耻、收拾山河的强烈愿望。

岳飞作为民族英雄千秋景仰,很多学者对某些先生提出的岳飞是抗金英雄而不是民族英雄、《满江红》不是岳飞所作的观点予以驳斥,已有大量论据证明此词确为岳飞所作。岳飞的丰功伟绩、爱国精神、人格魅力、赤子词章,闪烁的光芒永如旭日之升于晴空、朗月之挂于夜天!岳飞以《满江红》为代表的爱国词章的旋律响彻在神州大地的上空,唤醒同胞居安思危,立功报国,成为激励炎黄儿女坚筑长城、推御外侮、凝聚意志的战斗号角,鼓舞炎黄儿女保家卫国、百折不挠、奋勇向前。词人霜凝有感于先烈之赤胆忠心、丰功伟绩,而又冤深如海、百身莫赎,有感于爱国精神于立国强邦之重要性,因而浮想联翩,辗转反侧,写了这首《满江红》之后,情难自己,一发难收,继而又填南宋爱国词人李纲、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戴复古、吴潜、刘克庄、文天祥等同调计十二首以吁长气。词境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豪宕词章是一曲曲民族英雄的颂歌,也是一曲曲敬奠先哲的挽歌,

同时也是一曲曲振奋意志的壮歌!谈及这些词章的创作时,霜凝说:“《满江红》系列词作可以说是心血凝成,几乎是一天一夜没有合眼,茶饭不思,头晕目眩,神魂颠倒,脑浆炸裂,斯时除了词、史、韵、平仄、对仗之外,是对人物千年模拟的回放与进入,仿佛和他们一起操戈,一起挥笔,一起对饮,一起吟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从这些词作中可以读出词人热爱国家民族的耿耿丹心。

岳飞《满江红》一词,最初是在明代弘治年间(-),浙江镇守麦秀命人将其勒刻于杭州岳飞庙碑之上,数百年来无人怀疑作者的身份。至二十世纪30年代,余嘉锡等人提出对作者身份之质疑,主要依据是岳珂所编《金佗稡编》《鄂王家谱》未录此词。岳飞被害,文稿多被损毁灭迹,家属被远戍遣散,故对此词作者的身份存有质疑。岳飞被害后秦桧一伙把持朝政的时间较长,即使岳飞后人有此手稿也不敢公开示人,因而,至今尚未见到岳飞书写此词的手迹。然而,不少学者还是提供了大量证据,力证此词为岳飞所作。最核心的论据是年在浙江江山县发现的古籍《须江郎峰祝氏族谱》,记载宋绍兴三年(),岳飞赠送给祝台哲的《满江红·与祝台哲述怀》,词云:“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这为岳飞的词作无疑,应是《满江红》的初稿,我们今天所见的词作应为修定稿,此词发现的时间比麦秀命人勒碑早多年,确凿无疑。

我们细品霜凝的《满江红》。“传唱千年,凭一曲,万家音绝”,起笔紧扣词题,高度肯定岳词的历史地位。“传唱千年”,极言历史之久,《满江红》这个词牌为柳永所创,柳词是入律的,故“凡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传唱”二字指广为流传,影响甚大,词本来可以入乐。此词有人认为创作于绍兴四年()前后,也有人认为作于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这不必细究,此词的创作从初稿到定型有较长的过程。“万家音绝”,极言文学价值之高,为表达爱国精神的千古绝调。“音绝”二字,化用李白《忆秦娥·箫声咽》“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词句而来。一个“绝”字,从作者身份、时代精神、历史地位予以高度肯定,堪称时代强音之绝响,爱国精神之绝唱。

“堪做证,八千云路,一天星月”,概写岳飞在抗金斗争中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堪”,能够。“八千云路,一天星月”,既为化用,又为借代。这两句词无疑是从岳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化用而来,岳飞曾说:“不问登坛万户侯”,视功名为粪土,而志在荡驱胡虏,复国安邦。岳飞从二十岁起,先后四次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主要成就有收复建康府之战、收复襄阳六郡之战、洞庭湖之战、郾城大捷、颖昌府大决战、朱仙镇大捷等,可谓功昭日月。他历尽艰辛,转战南北,为实现这一理想而不懈奋斗。“一天”,满天,由“星月”二字可以想到岳飞披星戴月、血战沙场的情景。

“匹马仰天声独啸,三军怆地人凝噎”,写宋廷阻止乘胜北伐,岳飞壮志未酬,三军悲怆。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陷北宋都城开封,除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皇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0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徽宗身为皇帝,在虏俘营中备受凌辱,试读他在五国城写的一首诗:“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在北题壁》)可见悲惨之极。皇帝是国家的象征,侮辱国君就是侮辱民族、侮辱国家。靖康之耻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最大耻辱,作为一位有血性的志在抗金的民族英雄,国事至此,岂不肝肠摧折,愤恨之极?“匹马仰天声独啸”,描写岳飞接到停止北伐、班师回朝圣旨后扼腕痛惜之情景。此句化用岳飞《满江红》“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而来。“仰天”:仰望天空,描写岳飞抑郁难诉之心情。“独啸”:独自长啸。“长啸”:本义是发出高而长之声音,此处应指极度的感伤和叹息。当时皇帝已下十二道金牌,军令如山,北伐只能止步。宋代凡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用金牌,由内侍省派人递送,“金牌”为紧急命令的代称。“凝噎”:嗓子被气憋住,哭不出声,此处指三军将士极为悲愤。两句对仗工稳,描写当时的情景甚为逼真。

岳飞率岳家军北伐,节节胜利,金兵闻风丧胆,已离汴京很近,很快收复了,岳飞多想乘胜追击,进兵汴京,迎回徽、钦二帝,然而赵构担心父亲、哥哥一回朝廷,就会丢失皇帝宝座,于是不顾父兄被俘的奇耻大辱倒向主和派一边,他把皇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孙子兵法·九变篇》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构担心岳飞不听军令而乘胜追击,于是一天之内竟发十二道金牌,下死令阻止继续北伐。岳飞叹道:“十年努力,没想到一天之内全部作废了。”“一腔恨,拍得那栏杆,都成屑”,极言岳飞的悲愤和遗恨。“拍栏杆”,化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而来。“拍栏杆”,用典型的细节描写,极言其悲愤激切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都成屑”,运用夸张手法,言岳飞悲愤之极,一个“屑”字,表现了作者的极度夸张能力和原作者岳飞的极度悲愤心情,所用极妙。“一腔恨”:在古汉语中,“恨”字表遗憾,臣子对君王是不能恨的,这里是对金兵之恨,对奸臣之恨,与现代汉语的“怨恨”之义相通。

下阕抒情,深慨岳飞蒙冤之深,指斥天意难问,奸臣误国。“君难测,君令铁”,两个“君”字为隔句反复,让人感知封建社会皇权至上、天意难测、君命难违的道理,这是岳飞壮志难酬、冤深如海的根本原因。一个“铁”字,既为比喻,又是夸张,对岳飞的抗金大业、悲惨结局打了句号。“君难测”大致化用张元干词句而来:“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皇帝虽至高无上,而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纵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因不了解下情,也容易作出错误判断。客观地说,高宗赵构不完全是昏君,他活了81岁,是长寿帝王,年禅位于皇太子赵昚,他为南宋王朝的建立做了不少事,而杀岳飞是他的最大败笔。岳飞被害,也与宋朝长期奉行重文轻武之策略有联系,皇帝私心重,考虑的是以保皇权、保性命为第一要务,怎敢放心岳飞,重用岳飞?赵构没有体察到岳飞忠君报国的一片赤诚。诚然,岳飞在军事上是天才,而在政治上还缺少张良、萧何、曾国藩等人的智慧,他不懂老庄哲学,这是无可讳言的,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赵构的自私、秦桧等人的谗毁害死岳飞,酿成天大悲剧。“长嗟叹,长江别”,为民族英杰的消逝深深感伤。“长江别”,象长江之水一样流逝,化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看风波六月,一亭飞雪”,悲慨岳飞冤深如海。年,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于大理寺,于风波亭遇害。“风波亭”原是南宋时杭州大理寺(最高审判机关)狱中的亭名。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而皇帝一日降十二道金牌,岳飞班师回到临安,随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杀飞,始可和”,赵构竟然自毁长城答应敌人的条件,自私之极、无耻之极、愚蠢之极!秦桧应是受旨诬告岳飞谋反,将其下狱,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7)以“莫须有”罪名将其毒死于风波亭,时年39岁。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将其遗体偷出,并且埋在于九曲丛祠,在遗体腰间挂玉佩,在坟墓旁边栽上小树,告知其子。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才将其遗骨移至如今之岳墓。“六月飞雪”为奇特现象,多因夏季高空有较强的冷空气而出现,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燕昭王姬平请齐人邹衍等贤人帮助治理国家,有人进谗言使之蒙冤入狱,正值六月,天降大雪,燕王意识到邹衍冤屈,就释放了他,这里指岳飞冤屈甚深。

“昨日昭关悲白发,今天武穆冤魂骨”,指出中国历史上忠臣蒙冤之现象屡见不鲜,并非偶然。这应是社会制度、社会风气所造成。此句化用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故事。伍子胥乃楚国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即位,伍奢任为太师,楚平王七年(前)平王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杀害伍奢。子胥逃走,平王下令捉拿,子胥东行数日便到昭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北)。昭关两山对峙,前临大江,形势险要,过关难于上青天,世传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发,由于东皋公的巧妙安排,更衣换装得蒙混过关。词人用此典,是对岳飞的行踪作了考证的,根据《罗田县志》记载,宋建炎元年(),昭关是岳飞抗金的古战场。

中国历史上忠臣良将总被杀戮这是什么原因呢?情况很复杂,因素是多元的。皇帝视天下为私人财产,最担心皇权落入他人之手,为巩固皇权不择手段。《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君依赖大臣才能运转,又时刻警惕大臣功高震主,因多疑心理而下其狠手,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古代尾大不掉之现象的确出现过,安史之乱平息之后,唐朝长期处于藩镇割据之局面,对宋室而言是前车之鉴。居功不骄很难做到,故而君臣相依而又矛盾对立的情况时常出现。岳飞被害,主要是赵构的私心和疑心所致,没有深察岳飞忠君爱国之赤诚,而秦桧又起了为虎作伥的作用。“武穆”:岳飞的谥号,宋孝宗将岳飞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之畔栖霞岭,追谥为“武穆”。“皆抛去,尽染满江红,将军血”,极言岳飞的爱国精神千载流芳!岁月的烟云虽已消散,赵构秦桧早已化为尘土,而岳飞的丰功伟绩依然如山岳嵯峨,他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尽染满江红,将军血”,这是倒装句,指将军的血染红了长江黄河,“满江红”三字运用了双关手法,既指岳词《满江红》,又指德泽如日月之辉照耀江河,他的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炎黄儿女奋然前行。

词人的家国情怀甚深,观看电影《满江红》之后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不吐不快,气盛言宜,创此佳构。霜凝一天之内填十首《满江红》,激情澎湃,寄意幽微,震人心魄,这在诗歌史上甚为罕见的。此词热烈歌颂了民族英雄岳飞的不朽功绩,讴歌了他的奉献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对于赵构为一已之私利而苟且求安、大胜求和,予以了愤怒的斥责。此词也进一步印证了郁达夫悼念鲁迅的观点:“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至于岳飞学术研究中的一些不同意见,霜凝深刻指出:“事物是复杂的,事物的发展都是矛盾运动变化的结果,但是,事物的基本面,即岳飞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岳案是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这已是不可更改的史实。学术可以讨论,矛盾基本面不会改变,人们心目中的精神上的岳飞已经升华和超越了历史上的岳飞!”此言正确!

斯作一气呵成,激情澎湃,追蹑岳词的艺术风格,纵意而抒,倾情而发,如高山瀑布,飞泻而下;如长江激流,汹涌向前,胸次与才情、学问与功力浑化无迹,确有震人心魄之力量。品此佳构,令人想到姚鼐《复鲁絜非书》所描写的艺术意境: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词人的这类佳作,豪宕中见古雅,悲慨中见幽深,浑穆中见苍秀,饶磅礴之势,无粗率之质,多象外之旨。此词受辛词的影响甚深,化用了一些典故,但这些典故并不生僻,没有生涩之感。高境界的诗词创作,往往在极小的篇幅中拓展出广阔的联想空间,含蓄是最重要的特色。用典能使语言更加简约,是一种特殊的比兴手法,词人的创作,无论是小令还是长调,都体现含蓄的美感特征,试读其《定风波·重读岳飞小重山词》:“千载寒蛩夜又闻,梦回灯下泪沾巾。还我河山豪气贯,拍案,清河洛水建功勋。圣旨金牌松竹乱,冲冠。风波亭上绕冤魂。心事瑶琴弦已断,长叹,将军不懂赵家人。”“将军不懂赵家人”一语破的,感慨万千,达到了高度的含蓄,隽永中蕴含犀利。

激越悲慨,浑穆苍深,这是霜凝《满江红》一词的风格特征。斯作与岳飞《满江红》有内在的联系,风格接近。民族精神最核心的价值观是爱国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就是爱国主义。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欣逢盛世断乎不可丧失忧患意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霜凝心心念念、辗转反侧一天之内写下十首《满江红》,不是炫才,而是忧国,正如《诗经》中所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他深刻地告诉读者:爱国精神为炎黄儿女的立身之本、立族之本、立国之本,源深则波清流远,本固则枝繁叶茂。凡事应有底线,对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不能有半点含糊,必须继承发扬。岳飞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岳词《满江红》是抒发爱国情怀的不朽诗章,长诵此词,传之永久,能使我们民族居安思危,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岳飞不朽!

《满江红》不朽!

我们的民族精神不朽!

(作者系湘潭大学教授、诗人,诗书画美评家,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理事”,《诗咏中华》之作者)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c/114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