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东地区,有很多名字千奇百怪的村庄,烟台栖霞的骂阵口村就算一个。这组图片就带大家去看一下。 骂阵口村位于栖霞东部的庙后镇境内,由于不在公路主干道的旁边,因此外地的朋友很少会经过这里,只有在现在这个季节,从外面来到这里的人才会多一些——为了收樱桃。 相信第一眼看到“骂阵口”这个名字的朋友,一定会纳闷,村庄名字的用字一般都选用好寓意的字眼,为何这个村的名字会带有一个“骂”字呢?笔者起初也是有这样的困惑。后来,通过查询栖霞地名资料,再加上打听老人,这才知道,原来名字中的“骂”,并非是单纯的字面意思,而是跟后面的字连在一起,形成一个与两军交战有关的历史典故。按照他们的解释,“骂阵口”就是古代两军骂阵的山口。 骂阵,用专业术语来说叫“搦战”,含义就是通过挑衅等方式,刺激敌军出来迎战,而挑衅的主要手段,就是“骂”了。 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对骂阵比较熟悉,有名的像长坂坡当阳桥头,张飞在曹军阵前大喊:“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来与我决一死战。”张飞虽然是粗人,但上面的台词却并不粗俗,严格来说并不算骂,相对来说,更有文化的诸葛亮和王朗之间的骂阵就要更典型一些。在魏蜀两军阵前,王朗骂诸葛亮为“诸葛村夫”,诸葛亮骂王朗为“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一番激烈对骂之后,以王朗败阵跌下马而收场。 那么,当年在栖霞骂阵口村附近对骂的双方又是谁呢?在栖霞历史上,提到两军交战,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清初的于七。诚然,栖霞不少与战争相关的地名,如营盘、上寨等,都与于七有关。但根据栖霞地名资料记载,骂阵口村典故的年代要更久远一些。 相传在唐代,李世民东征(在胶东地区,很多地名都与此有关)的时候,曾率军在此迎敌,派出壮士骂阵。数百年后的南宋年间,一支孙姓人从“云南”迁到此处定居,就以当年的典故作为村庄的名称。 胶东半岛的村庄大多是明代以后建立,由此来看,骂阵口村的历史也算相当悠久了。听村里老人说,这里的孙姓在外也有不少分支,如荣成、蓬莱等地。 村庄的两侧都是山,尤其是东面的山形状奇特,当地人称“老虎洞”。这个村庄的名字虽然和于七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村里也有关于他的传说,相传于七当年路过此处,在此放置了一块巨石,具体是显示力大还是为了震慑清军,有不同说法。 有机会路过庙后镇驻地的朋友,不妨沿着公路向南走,到这个村来看一看,除了名字有特点之外,这里还山清水秀,人们也热情好客。前去探访的时候,笔者一路上遇到好几个热情的大叔阿姨,招呼说:“吃樱桃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c/111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