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胶东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牟氏家族由湖北公安县迁至于此,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他们在这一片沃土上繁衍生息,既继承了祖上的优良传统,又学习到了胶东地区的优良习俗,生活中的潜移默化,南北方的兼容并蓄,从而形成了更加典型性的民俗文化。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历史性、民族性、群众性等特点,其中不乏文明的精华,蕴含着绵长的文化传统和繁杂的思想内容。任何一种习俗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比较真实地反映着历史进程,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衣食住行、婚嫁丧葬、交际礼仪、节日庆贺、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共同特点。 八卦鼓舞起源于山东栖霞,是集鼓、舞于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山东省惟一属于道教文化的广场舞蹈表演艺术。八卦鼓舞为男女对舞,轻、飘、蹲、转为其基本特点,步法、手势、队形都要求走八字。 栖霞八卦鼓一般由8男、8女组成,男队员挎“八卦鼓”于腰前,右手持鼓槌,左手扶鼓。女队员则双手握圆形平顶古铜色伞舞蹈,其中鼓为主、伞为副。在队形变换中,都要以“圆”为中心,左旋必右转,转要回“圆”,“圆”中见转,这是“八卦鼓舞”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 栖霞八卦鼓产生于神秘的道教仪式,却在民间生根发芽,八卦推演,它有鼓的阳刚,风生水起,它有舞的阴柔,它是山东民间舞蹈的瑰宝,是中国道教舞蹈中的一朵奇葩。 演员服装,男为一身杏黄色衣服,头扎黄头巾,腰系天蓝色绸带,背绣八卦图案。女为黄色服装,腰系草绿色绸带。 八卦鼓舞队形变化较为简单,一般常常出现的有八条街、双龙吐须、辫麻花、单串花、双串花、按波花等。在队形变换中,都要以圆为中心,左旋必右转,转换进圆,圆中见转这一舞蹈动态的特殊规律。这就是八卦鼓舞的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 八卦鼓的鼓槌由桃木制成,长约80厘米。槌柄顶部雕刻有龙头形象,并用红绸系带。鼓槌另一端即击鼓一端开一木槽,约长20厘米,其中镶有五六枚铜钱,敲击时铜钱相击发出沙沙声响。 八卦鼓直径约50厘米;双面牛皮蒙面,鼓面上绘有阴阳鱼八卦图;鼓邦为黑漆立彩涂模,不同的鼓有不同的图案。 舞狮子表演。 扭秧歌。“大秧歌”是流行于胶东地区的另一种秧歌,其实比较著名的叫做“海阳秧歌”。“海阳秧歌”结构严谨,秧歌队分指挥、演员、乐队三部分组成。非常讲究内在力量的扩张,而扩张要靠呼吸来带动,呼吸聚散着内在力量,作用到胸部、胯部,扩展到全身,控制着动作的力度和幅度,可谓“以气带动,以内制外”,形成海阳秧歌男“提沉”,女“抻拉”的特有韵律和丰富内涵。 似乎在所有的秧歌中都少不了猪八戒这一个形象。 海阳秧歌还注重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丰富的舞蹈语汇,从不同角度、用逼真动人、惟妙惟肖的舞蹈语汇抨击邪恶、赞颂真善美。 京剧吕剧展演。 账房真人秀。 这个时候各种身怀绝迹的民间艺人也会汇聚到庄园之中,各自表演各自的绝活,让游客眼界大开,这些剪纸、草编、面塑、制陶传统民俗还可以与游客互动,让游客也参与其中。 烟台剪纸是中国民间剪纸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题材丰富,种类繁多,有炕墙花、天棚花、面缸纸斗花、门花、灯花、窗花、帽花、衣花、鞋花、兜兜花等几十种。它的主要作品是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形更加饱满丰富。 纺线、织布、草编、制陶等游客互动体验类民俗项目,传承和弘扬栖霞当地传统文化,让游客尽情感受栖霞的胶东民俗风情。 据《辞海》记载,我国草帽辫尤以山东掖县的产品最为著名。《莱州市志》中记载:“莱州草辫源于沙河一带农村,民间传说已有年的历史”,莱州草辫技艺“明代经直隶、豫州等地,在国内传播。鸦片战争后,用草辫生产的草辫等工艺口,受到外商的青睐,成为我国最早进行西方市场的商品之一。十九世纪中叶,辫商云集沙河,坐庄收购草帽辫,由烟台、青岛、天津出口外运。”草辫技艺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不仅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手工技艺基础性资料、原始手工业发展资料,而且创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实用价值以及美学价值。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c/110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