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8-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相信不论历史学的怎样,

大多数人对于南京是“六朝古都”的说法

一点都不会陌生。

六朝之中,

又数东晋对南京乃至整个江南

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

(司马懿,影视剧形象)

没错,

就是那个结束了三国分裂状态的“晋”。

太白诗云:

“晋家南渡日,

此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

山为龙虎盘。”

可以想象,

当时的南京(建康),

是何等的繁华。

北边的战火

翻开厚厚的史籍,

栖小妹不禁为公元年前后

汉民族的命运捏了把汗。

此时的西晋王朝,

在经历了“八王之乱”后,

国库空了,百姓穷了,军力乏了。

这时候,

以匈奴、鲜卑、羯、羌、氐

这五个游牧部落为主的胡人趁机起兵,

侵扰中原,

北方大地陷入近百年的绵延战火。

咱们的故事,

也由此正式开始。

琅琊王的“逆袭”

大致在公元年,

晋朝司马氏的五位王爷,

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

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

为首的一位正是琅琊王司马睿,

即后来东晋的开国之君晋元帝。

相传,渡江之时,

司马睿骑的马

突然化作一条神龙飞向天空,

这也被当时的士大夫,

当作司马睿称帝前的“吉兆”,

铺平了他君临天下的道路。

其实,哪有什么会“化龙”的神马?

司马睿能够脱胎换骨,

甩掉其他对手,

完全是得益于大名士王导的指点,

以及王氏家族强大的“内力输送”,

才最终腾空而起,

翱翔于九天之上。

历史学家们说,

晋室的南迁,

不仅在很大程度上

促进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江南乃至整个南方的大开发奠定了基础。

更在某种意义上守护了民族文脉,

因此,他们把这场迁徙称为

——“衣冠南渡”。

(魏晋文化的代表:竹林七贤)

司马睿“五马浮渡江,

一马化为龙”的动人传说。

就此为咱们栖霞留下了一处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五马渡。

一派浩瀚景象

“金陵古佳丽地,北郊为最。”

自明朝万历年间以后,

逐渐有了金陵四十八景的说法。

在各种版本的四十八景中,

“化龙丽地”五马渡

始终是众望所归般的存在。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抬头望向历史的天空,

栖小妹不禁产生遐想:

当文人雅士们结伴来到五马渡,

或吟诗或抚琴

或高谈或饮酒。

听左岸长江浩浩汤汤,

看右岸幕府山延绵起伏,

呼吸着清新的江岸空气,

是怎样的心旷神怡~~~

难怪在中国古典戏剧的最后一部杰作

《桃花扇》当中,

五马渡能够占据相当的份量:

“幕府山,蜡檄星驰。

五马渡,楼船飞滚。”

一派浩瀚景象!

今更胜昔

年,

随着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的建设,

五马渡广场正式落成。

广场占地约3万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约0.5万平方米,

由化龙丽地主题广场、码头站房、

公交场站、配套商铺等组成。

其中,五马渡游轮码头,

“迎来送往”了不计其数的大小游轮,

成为国内外众多游客

接触南京的“第一印象”……

栖小妹觉得,

五马渡是个特别适合一家人游玩的地方。

老人小孩可以在观景栈道小憩,

吹吹江风,欣赏迷人江景。

年轻人则可以扎起帐篷,

打打掼蛋、玩玩自拍,

你说,多惬意~~

临近长江边高达16米的五匹奔马铸铜雕塑,

栩栩如生地竖立在广场中央。

仿佛真的令人听到

五匹飘逸战马发出的阵阵嘶鸣。

长江的壮阔、山林的野趣、

历史的喧嚣、文化的情怀,

就这样,

在五马渡融汇成了一幅

属于大美栖霞的和谐画面。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后台私信,我们会及时处理。)

重磅福利!!!

作为古都南京的东大门,栖霞区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背上背包,踏上行程。栖小妹想走遍栖霞的每一个角落!

相信你也一样吧?

欢迎各位“栖粉”在下方的评论处,写下你们的栖霞旅游故事(字左右)。用独一无二的小故事,来记录和分享你与栖霞的“邂逅”,得到共鸣(点赞)最多的两位,将各获得一幅由著名书法家何震宇创作的栖霞主题书法精品。

没错,就是这两幅:

话说,是不是很“诱人”?

艺术简介:

何震宇,江苏南京人。医学博士、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金陵瞭望书画院副院长。

投稿要求:

1.必须是个人经历的真实故事、切不可拷贝别人;2.字数不低于个字,不高于字。

本次活动截止日期为年7月12日,“心动”的你,还不快快行动起来?

栖小妹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rk/25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