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赵巍巍通讯员吕强摄影报道)刘家沟,栖霞市杨础镇一个曾经寂寂无名的小山村,最近却声名鹊起,“牛”了起来。为啥?皆因上了个“养牛”项目,而且规模还不小。 6月9日上午,记者去刘家沟探访养牛产业。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衣建正欣喜地带记者去养牛基地转转。 “‘牛头山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这名字起得挺‘牛气’!”记者称赞合作社的名字,村书记衣建正说“这个名字有来头”。 “你看看这座山,像个啥?”衣建正指着基地西面的小山问记者,“是不是像个牛头?你看,那是牛脸,那是牛犄角。在牛头山下建个养牛基地,必须得有‘牛头山’几个字,要不怎么能‘牛气冲天’?” 走进牛头山养牛基地的大棚里,衣建正抚摸着正在吃草料的小牛,小牛很是温顺。“小牛来一个多月了,有感情啦!” 大棚里现在试养了11头牛。“这可不是一般的牛,他们原产地是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叫‘西门塔尔牛’,是一种优良的肉牛品种。”虽是半路出家,但衣建正介绍起来却头头是道。 “西门塔尔牛体格大、生长快、肉的营养价值高,年可出栏50头左右,村集体收益能达10万元以上。”衣建正对刘家沟的未来充满着憧憬。 刘家沟能搞起养牛业,这得益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的帮扶。驻村以来,驻杨础镇刘家沟工作组便想方设法让村里实现“产业振兴”。 “让一穷二白的刘家沟真正‘牛’起来!”通过调查摸底,工作组和镇政府、村两委深入考察研究,达成了发展黄牛养殖产业的共识。 有了目标,帮扶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今年2月,成立合作社,注册资金.5万元,其中省派工作队帮扶资金万元,作为村集体股金,吸纳7名村民入股资金6.5万元。4月底,占地2亩的“牛头山”养牛基地拔地而起,喜迎首批11头小牛入住。 “今天是个好日子呢,我们村委新翻修房上梁。你来得正好,一起过去瞅瞅去!”在“炫耀”完牛舍、仓库后,衣建正拉着记者去看村委办公室的上梁仪式。 10点18分,村委办公室上梁仪式开始。村委大院里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村民百姓。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后,最让老百姓期待的抢糖和步步糕环节开始,村里的男女老少冲到房前屋里争抢喜糖和糕点。 “村里有了新产业,也有了新村委。碰上这久违的上梁仪式,我们也来沾沾喜气。”村民衣学英抢得最凶,收获也最多,围裙前的布兜里装着满满的喜果。从她那灿烂的笑容可以看出,衣学英收获最大的还是那份发自内心的开心快乐。 “来,尝尝!”衣学英毫不吝啬地从布兜里掏出几块步步糕,让记者一起分享喜果,同频感受村里近年来“步步高”式的发展。 在仪式感很强的上梁现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驻杨础镇刘家沟工作组组长吴朝有,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工作组开展帮扶以来,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进村集体产业发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推进产业振兴,刘家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共建共治美丽乡村”的路上,驻杨础镇刘家沟工作组留下了铿锵的足迹。吴朝有的工作日记里翔实的数据,记录着刘家沟村的变化—— “1、建了一个养牛场,回填土石方立方米,建设牛棚钢结构平方米和草料棚平方米。 2、硬化了一个小广场,回填土石方余立方米,硬化面积平方米。 3、硬化了部分街巷,硬化面积平方米,实现全村街巷硬化全覆盖。 4、安装了76盏路灯,安装国旗、党旗、中国结共计24套。 5、清理了一条河道,清理淤泥余立方米。” 牛头山养牛基地建起来了,大街小巷旧貌换新颜,刘家沟的老百姓一定能过上幸福“牛”日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