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蚕山”,是栖霞市的一座名山,此前曾给大家多次介绍过。

不过,此前介绍的重点,主要在于蚕山的风景和形状(形如蚕簇而得名)。而实际上,蚕山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厚重的历史底蕴。这个历史底蕴主要体现在古代的区划上——明清时期,栖霞县辖下曾有一个乡就以“蚕山”而命名。

在明清时期,不少州县都实行“乡社制”,即县下有乡、乡下有社、以社领村(甲)。而栖霞县便是如此。

(▲蚕山的位置示意)

根据康熙版《栖霞县志》的记载,明末清初栖霞县共设有六个乡,蚕山乡就是其中之一,剩下五个则是:荆凤乡、文华乡、松山乡、金山乡和仙广乡。

虽然当时并无精确的地图描绘,但通过其下属的社的名称,也可以推测出蚕山乡的大概范围。

按照县志的记载,蚕山乡共辖有七个社,分别为:任留、享山、缴家庄、杨础、榆林、寺口和邹格庄。

(▲秋季不同视角下的蚕山风光)

对照现在的地图,任留、缴家庄(缴格庄)、杨础、榆林(榆林头)、寺口的位置都比较好找。其中,任留在西城镇的西部,缴格庄、榆林头都在现苏家店镇地界,杨础和寺口分别为杨础镇和寺口镇的驻地。

相对而言,享山社和邹格庄社的位置不太好判断。而根据《栖霞市地名图集》的标注,前者在方山附近,后者在苏家店镇南部。

综合来说,蚕山乡就大体相当于现在栖霞市苏家店镇和寺口镇的全部、西城镇的西半部、观里镇的北部以及杨础镇的西北部。如此范围,不可谓小了。

那么,这一大片区域为何要以“蚕山”作为乡的名称?

(▲雪后的蚕山风景)

这一点,史志资料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也可以通过地图和方位进行推测。笔者个人认为,原因或许可以这样总结:这一范围内,比蚕山(海拔.7米)更高的山,位置有些偏(比如苏家店北部的崮山等大山);而位置比蚕山更适中的山,高度却不如。

大概就是在这种距离和高度的双重考量下(形状可能也是原因之一),蚕山就脱颖而出,成为这片区域的地标(乡的名称)。

当然,时过境迁。随着近现代区划的调整,“蚕山乡”早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已经鲜有人提及。但对于清代闯关东的栖霞后裔来说,了解“蚕山乡”的概念,或许还有一定参考意义,说不定,家中老谱书上写的就是“自登州府栖霞县蚕山乡某某社”迁来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rk/104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