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京日报」 优质医疗资源向东挺进,一所又一所“新名校”落户栖霞;“院府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医疗资源“洼地”已变成强区;“时间银行”居家养老探索引起全国影响,一批国际化养老服务机构落成……民生安则民心稳,民生乐则民心悦。随着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群众“隐性财富”的不断增加,栖霞板块民生事业在新的阶段取得了新的成效,聚焦民生工程谱写出一首首暖心“幸福曲”。 聚焦“急难愁盼”,兜牢民生底线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做好辖区失业人员就业帮扶工作,栖霞区人社系统根据辖区失业人员实际情况,通过推动实施“区街联动+点面结合”靶向帮扶模式,点对点精准帮扶失业人员多途径实现就业。 年以来,栖霞区街联动、线上线下结合,针对失业人员等就业群体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保障房片区等系列招聘活动共48场。为进一步提升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根据了解掌握的失业人员就业意愿、就业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援助方案,选择合适的岗位高频次推荐就业,全年累计援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对特别困难的人员,通过开发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 截至年年底,栖霞全年累计帮扶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全年工作任务.5%,进一步增强了失业人员的就业获得感、幸福感。 始终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也正是栖霞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一环。过去一年,栖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和35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2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圆满完成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分群分级”社会救助实践成为全市唯一入选民政部优秀案例;新开工保障房万平方米,竣工37万平方米,完成余套安置房选房入住。 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始终以人民福祉为优先考虑,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年,栖霞将持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渠道,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决兜住民生工作底线,执行好社会救助、抚恤优待、大病保险等托底政策,严厉打击恶意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行为,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同时,探索发展长租房市场,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好被拆迁群众安置问题,并继续做好与湟中、商州对口帮扶合作,更大力度实现共同富裕。 关爱“一老一小”,优化公共资源 年年底,江苏省首批五级养老机构名单出炉,栖霞区欧葆庭(仙林)国际颐养中心实力入选。据悉,养老机构等级评定采用等级制,级别越高,表示该养老机构在环境、设施设备、运营管理、服务方面的综合能力越强。 过去一年,栖霞不仅有效满足老年群体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资源上还做出了其他努力。年,栖霞中学通过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成功创建全省幼小衔接实验区,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开工建设,“双减”工作获市专项督导组高度评价;医院紫东院区交付使用,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泰康国际医学中心顺利封顶,医院达4家;高水平创成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 同时,栖霞还获评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区,落成全国首个残疾人互联网营销师教培基地,并帮助百余名残疾人灵活就业。民生档案利用工作也受到国家档案局高度肯定,区文化馆还入选国家一级馆,栖霞龙舞在全运会展演赛中荣获第一名,龙潭街道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立足全市人口净流入大区地位,栖霞把解决“一老一小”问题作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方面事业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年,栖霞将继续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衔接,打造“栖彩颐养”居家养老服务品牌。抓好“双减”工作,争创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85%,婴幼儿照护机构“一区一街一普惠”全覆盖。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水平,医院建设,医院和区公共卫生中心异地重建,提档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生活在栖霞的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十足。 注重“文化惠民”,增强民生福祉 年的最后一天,由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与栖霞区政府合作建设的“栖阅时光·仙林大学书房”正式开放。书房选址在萧宏石刻公园旁,室内面积约平方米,藏书约册,设有阅览座位40个。书房的开放,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仙林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还能进一步提升仙林片区的文化品质,增强特有的高校文化氛围。 近年来,栖霞区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连续举办21届南京“金秋栖霞”艺术节,深入开展“三千”文化惠民行动,积极扶持培育群众文艺团队,广泛组织广场文化活动,在南京市率先推行区属公共文化场馆“朝九晚九”12小时开放制,投资兴办“24小时城市书房”,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演出、读到好书。 同时,栖霞区各项文化事业协调并进,全民健身日、“秋栖霞”登山、八卦洲龙舟赛、区“足协杯”等赛事活动的开展,也极大丰富了栖霞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让高质量发展成果体现到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来。这几年来,栖霞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市民道德素质、社会风尚全面提升。点滴变化的汇聚,也擦亮了栖霞文明“底色”。未来,栖霞还将在文化事业上持续发力,为奋力推动“强富美高”新栖霞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作出新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dl/118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