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清朝园林营造与风景名胜开发活动蓬勃兴盛,加之该时期绘画与刊印技艺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以风景园林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根据数量和主题的不同,将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发展分为发展、鼎盛、衰退3个阶段。选取了较为典型的清朝风景园林绘画,根据主题内容、材料与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宫廷园林绘画、地理志插图、民间园林水墨绘画、游记类园林绘画4种类型。查阅相关文献,初步梳理各绘画类型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探讨清朝风景园林绘画在记载、表现、传播清朝园林名胜中的史料意义和在历史景观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清朝我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阶段,建造活动频繁,造园技艺精湛。康乾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达到高潮,以圆明园、清漪园为代表的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集群,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以及民间财富不断积累,清代私家造园活动遍及全国,尤以扬州、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为盛。同时,各地风景资源也得到大量地开发,如杭州西湖、南京栖霞山、扬州蜀岗三峰等,均成为当地著名的风景名胜。

在政治和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绘画活动较为活跃。清廷设置了如意馆、武英殿等专事生产宫廷绘画和版画的机构,广招人才,奉旨作绘。各地方文人画家创作热情高涨,民间刊刻技术发展成熟。基于上述原因,清朝以风景园林为主题内容的绘画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描绘精细、内容多样、形式不一,记载、表现、传播了清朝园林名胜的地理环境、景观面貌、空间格局等内容,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与艺术价值。

目前,已有学者利用各类型园林绘画开展园林史的相关研究。分别以《止园图》《环翠堂园景图》等古代园林绘画个案为例,对图中的园林进行了解读与分析;以《寄畅园五十图》为例,探讨了园林绘画对于园林史研究的价值及应用;从古典工艺美术作品的角度展开,探讨了其与古典园林的关系;梳理了江苏地区园林图像并提炼了其风格特征。但相关研究多为园林绘画的个案研究,尚缺乏对于清朝园林绘画整体性、系统性的梳理与探讨。本文根据绘画的主题内容、材料与来源不同,将清朝风景园林绘画分为宫廷园林绘画、地理志插图、民间园林水墨绘画、游记类园林绘画4种类型,从发展变化、主题内容、媒介材料等方面展开分析,初步梳理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探讨了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价值。

1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发展清朝风景园林绘画数量庞大、内容与形式多样。根据各阶段风景园林绘画的数量、媒介材料、主题内容,大致可将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1)清初至康熙、雍正时期是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宫廷画师创作的园林绘画以皇清朝风景园林绘画的类型和价值。康熙初年由内务府下武英殿造办处承担刻书任务,康熙十九年(年)始设武英殿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殿版书插图逐渐成为重要的宫廷园林绘画类型。地方上,私家造园与公共园林营造较为活跃。文人画家因景作绘,创作有以私园与公共园林为主题的园林绘画作品。

2)乾隆时期,园林绘画发展达到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皇家园林建设到达了高潮。乾隆元年(年)清廷设置如意馆专职受诏作绘,武英殿也迎来其发展繁荣期。私家园林的营造与风景名胜的开发愈发兴盛,江南地区扬州、苏州、杭州等地成为园林名胜荟萃之地。地方民间文人画家和书坊刻工以水墨画和木刻版画插图为媒介,绘制了众多以江南园林名胜为主题的风景园林绘画。

3)嘉庆时期至清末,园林绘画逐渐进入衰退阶段。这一时期,皇家园林的营造较少。嘉庆之后,殿版画逐渐走向衰落,宫廷绘画和版画的质量与数量大幅下降,没有出现代表性的宫廷园林绘画作品。杭州、扬州、苏州、金陵等地造园依旧兴盛,广东、上海等地的风景名胜得到开发,地域画派主导了地方园林名胜绘画的创作。随着人口增加、交通发展,出现了一批带有自传、游记性质的版刻园林名胜插图。

2.1宫廷园林绘画清代康乾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成就突出,宫廷画师以皇家园林为主题绘制了一批宫廷园林绘画。清朝最早的宫廷园林绘画当属以避暑山庄为主题的一系列作品。康熙年间,内阁学士沈嵛受诏绘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在康熙五十年(年)内务府将画作刊印成上下两册的《避暑山庄图咏》,之后又刊刻木版画《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意大利传教士马里奥·里帕将其镌刻成铜版画《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

随着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集群的建设,出现了一批以“三山五园”为主题的宫廷园林绘画。其中,以圆明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最具有代表性。圆明园原为雍正皇帝作为皇子时的赐园,其即位后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扩建。之后,乾隆皇帝继续营造圆明园,并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40个景点,分别赋诗,于乾隆九年(年)完成四十景图的绘制。画作配以雍正皇帝所书《圆明园记》和乾隆皇帝所书《圆明园后记》,以及汪由敦所书的乾隆皇帝御制《四十景题诗》,合成《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全册为左诗右图的形式,画幅为64cm×65cm,绢本彩绘,采用工笔界画技法,对园内的格局、建筑、植被、水体、筑山置石等要素表现得非常细致。

由于清代前期营造的皇家园林面积广阔、景点众多,宫廷园林绘画大多采用多景图绘制的方式,每图围绕一个景点而作。然而也有采用全景式构图的长卷绘制形式。例如乾隆年间张若澄奉诏绘制的《静宜园二十八景图》,图卷纵28.7cm,横cm,纸本设色,笔法兼工带写,有一定的水墨写意画趣味。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dl/114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