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来自网絡」 首图 「张猫ZM」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三年后,嬴政突然要在大秦TV搞一个新闻发布会,还要求各地方台实况转播。彼时,他已41岁,有了些老态,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宣布:朕想寻个长生不老的法儿,做个千秋万代的帝王。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全国的方士像风一样聚集到咸阳,其中有个叫徐福的,伸手遥指东方,信誓旦旦告诉始皇帝:渤海里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我愿意打个前站,为您老去找那长生不老的药。金银带走数船,人却再没有回来。 蓬莱阁 流金岁月 始皇帝栽了跟头,中国神话却捡来个福——从此蓬莱神话与昆仑神话并驾齐驱,拉着中国人的想象力飞驰了两千余年。如果说,西方昆仑代表了神圣的“帝之下都”,那么海上蓬莱,就代表了丰饶的仙境乐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俱往矣。但“蓬莱”这个自带仙气与想象空间的名词,却在历史之中几番弄潮之后,为自己寻了个安家落户的好去处——山东烟台。 烟台清水出芙蓉,用缥缈山海接住了这份仙气。自然胜景、山海滋味、风土人情自不必说,就连下辖各市区,也隐隐约约都透露着些仙气飘飘的味道:芝罘(f)、栖霞、招远、海阳、福山…… 单是读一读这些行政区的名字,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尊博山炉,云雾弥漫、山海隐现。 中国的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多,北面临海的却极少,烟台一出手,就打破了这个壁垒,南边是海,北边也是海,公里的海岸线,几乎占到整个山东海岸线的三分之一。 绵长的海岸线上,散落着大大小小多座海岛。每当海陆温差较大时,蓬莱阁前海市蜃楼的奇景就让人心神恍惚,仿佛置身仙境一般。于是,也就理解了,何以“蓬莱”二字,对于向往仙境、渴求长生的古人来说,具有致命的诱惑力。 三仙山 廖大聪聪 这座被海和岛南北环卫的城市,从来不缺美景,更不缺神话与传说。秦始皇求仙、汉武帝寻仙、唐玄宗梦仙,就连已经得道成仙的八仙,也要从这里出发,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也不管《山海经》里已经友情提醒过,王母娘娘其实住在昆仑山上…… 也许,是八仙搞错了?烟台那座山,叫昆嵛山,位于烟台中部地区,素有“仙山之祖”的美誉。与她一道绵亘于烟台中部的,还有艾山、大泽山、牙山、磁山、玉皇山等,这些山在胶东半岛上龙盘虎踞,号称“胶东屋脊”,不仅草木丰茂,终年雾岚萦绕,亦真亦幻仿佛漂在海上一样,而且还藏有居全国首位的黄金产量和储量。 昆嵛山 上图:liulide;下图:苍茫大漠 有颜又有钱,烟台就像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白富美,见过的人少,听过的人多。关于她的故事,人们津津乐道,而烟台,索性就撒开了怀,让传说在胸怀中如草木般长起,直到郁郁葱葱: 从金牛山到罗山坡,从响水湾到歇蟒顶,给每座山每条河都赋予一个神奇的传说;从河边的城隍庙到栖霞的磨盘桥,从灵芝女到海神娘娘,给每个信仰每个凡人都赠以快慰人心的传说;从一粒高粱到“鲁菜之乡”,从义犬到海蜇,给每个生命每个典故都涂抹上传说的色彩…… 烟台山 上图:黎明yt;下图 LM-老苗 这些传说也许只是粗糙的民间故事,并不怎么精美,但海风一吹,山隐岚现,烟台的神韵与魅力,就从传说里流淌出来,漫在了五区六县.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但传说毕竟只是传说,真正想要了解烟台的人,还是想拨开那些如纱般笼罩在她面上的传说与想象,一睹她藏在神秘的面纱下的真容。于是,迎着湿咸的海风,穿过缥缈的云雾,他们径直走上了烟台山——这里,是“烟台”二字的来处。 烟台山 三方辰砂 明朝初年,烟台山上修起了一座示警御敌的烽火台,敌情一起,狼烟冲天,烟台之名遂不胫而走。如今,战事远去,往事烟散,但当站上烟台山最高的灯塔,眯着眼眺望浩瀚大海时,眼前的景物模糊再模糊,微凉海风依然会带着久远的、沧桑的信息扑面而来…… 除了浩瀚大海,站在烟台山的灯塔上,还能看到一幢幢掩映在树林中的异国风情的建筑、高楼林立的烟台港以及烟台之心芝罘区全貌。她们,合起来就是一部烟台史。 芝罘 更改名字 那掩映在葱茏树林中的红楼青舍,是亚洲现存最大的近代领事馆建筑群。年,烟台成为北方最早开阜城市之一和山东最早通商口岸,17个国家先后在山上和山脚修建领事馆、教堂、别墅、和邮局。 从山上下来,走进朝阳街,徜徉其中,就像是进入了“异国建筑小百科”。烟台七分美,三分在朝阳。如同南京路之于上海,朝阳街就是烟台的十里洋场。一百多年前,洋人巨贾蜂拥来此,朝阳街成为烟台的商业中心,“这里曾经聚集了穿旗袍烫卷发的淑女,穿西服抽卷烟的绅士,莺歌燕舞,衣香鬓影”,藏起巨大的屈辱,引领过一个时代的潮流。 朝阳街 奔跑的黑色蜗牛摄 如今,那些铅华洗尽的老建筑,变成了喧嚣的酒吧、安静的书店、静谧的咖啡屋和平凡的居民楼。只有那些老旧的砖墙、曲折的小道、隐隐绰绰的外文字母,提醒着前来游玩的人们:这中西合璧的背后,还有沉重的历史和沧桑的记忆。 从烟台山下来,沿着海岸线往东直到烟台大学,还有一条“中西合璧”的滨海路。自烟台开阜以来,这里就是备受青睐的避暑胜地,那些散落的西式小楼与繁多的中式建筑掺杂在一起,亦中亦西,颇具风情。 老烟台人称这条路为“老海岸路”,来这里“赶海”,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在海昌渔人码头玩水乘凉,寻找有趣的石头贝壳,或去月亮湾拾海胆、敲海蛎子,踩在银白色的沙滩上,让微凉的海水漫过脚踝,与大海来一次最直接的亲密接触,就能理解为何无论时光如何变迁,这里始终都是烟台人亲近大海的最佳选择。 滨海路印象烟台 当一些烟台人在滨海路赶海时,另一些烟台人则从烟台港出发,去海上弄潮。烟台港是山东的第一个通商口岸,也曾是山东的第一大港,虽然后来逐渐被青岛港超越,但依然是中国沿海25个枢纽港口之一。 同为滨海城市,又互为邻居,多年来烟台在青岛盛名的遮挡下,一直默默无闻。许多人一直以为,烟台就是一个旅游城市,但实际上,烟台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山东实业之都”,以39家上市公司的数量位居山东第一,诸多企业都是行业翘楚。 烟台是一座小城,但“赶海弄潮”,烟台一直走在前列。 在时代中前行,在美食中沉醉,是烟台人一惯的座右铭。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这鲜,自然便是海鲜。濒临渤海、黄海的地理优势,为烟台获取了种类繁多、味美鲜嫩的海产品,烟台人也顺势而为,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本事发挥地淋漓尽致。 由福山拉面进化来的蓬莱小面,要加鲜贝、海蛎子,以增加鲜味。百年老店蓬莱春的锅贴,要用新鲜的鱼肉、虾肉做馅儿。最令人垂涎的,莫过于在烟台人气爆棚的乡府肉丁水饺店热气腾腾的鲅鱼饺子,个头比东北饺子还大,绿色的韭菜和白嫩的鱼肉透过皮儿就能看见,咬一口滑嫩鲜香,此生难忘。无怪乎人家一个看上去破旧的小店敢在门口挂“烟台名吃”的金字招牌。 虽说海鲜一年四季换着吃不重样,但每年一入秋,烟台人还是忍不住暗戳戳在心底高兴和期盼,因为金秋时节是各种海鲜最鲜美的时节,也是烟台的开海时节。 图一 jankeWang;图二 影日记 一网网鲅鱼带鱼鱿鱼黄花鱼多宝鱼、一箱箱对虾龙虾皮皮虾梭子蟹、一船船蛤蜊扇贝蛏子海虹海蛎子,带着海水的腥咸,排着队走入烟台人的菜单,走进烟台人的厨房,走上烟台人的餐桌。一口啤酒,一口海鲜,笑容就从烟台人的眼角眉梢溢出来。 鲅鱼送给老丈人,鲅鱼跳,丈人笑;多宝鱼送给小孩子,又能健脑又能提高免疫力;梭子蟹要送给最好的朋友,个大肉肥蟹黄多,最重要的是这东西贵,礼和情谊哪个都不能轻……海鲜里的人情,也被烟台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始于神话,仙;终于生活,鲜。中国的海滨城市那么多,但放眼望去,掰指细数,像烟台这种又仙又鲜的,能有几个呢? 来源:“誰最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