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南京佛教协会副会长栖霞古寺首座曙光法师

互联网近十多年来,已成为各地寺院传播佛法,开展对外交流,发布佛事活动讯息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佛教通过互联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查阅佛教典籍,“五明”之中的“工巧明”,为大乘佛教学人的必修课。著名论典《大庄严论》中指出,若不学习五明便不能证得一切智。化身佛教,化导众生的四种示现以“工巧明”为首,可见佛教对技术层面的重视。

回顾中国佛教的发展史,大唐盛世,一行禅师测定出地球的子午线,当今盛世,龙泉寺的法师和居士研发出贤二机器人小和尚……四海齐瞻。

今天,有此殊胜因缘,与互联网最前沿的专家们,共同探讨当代佛教与互联网以及未来网络发展战略,深感荣幸。以下,就佛教经典与“网”有联系的内容,和我本人浅薄的见解,从六个方面谈点体会:

一、无国界的互联网是当今最前沿的媒体之一。网络广泛连接各行各业,此特点近似于佛教讲的千眼通、千耳通,神足通。而网络这一词汇,与佛教中因陀罗网有着惊人的相似。《华严经》有云:“种种世界,入一世界,以一切法界所安立无量世界,入一世界。以一切虚空界所安立无量世界,入一世界”……所表述的是“网”的快速传递,从此世界刹那间传入他方世界,又从他方世界传递至一切世界,乃至无量世界,又回归到本源世界……大意如此。

《楞严经》中讲到,释迦佛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就是于眉毛尖上现有很大的寺院,在细小至肉眼看不清的微尘之中讲经说法,是如此的微妙……

二、互联网空前的传播速度,日新月异的发展,带给佛教的是一次革命,使佛教的传播模式和弘法途径得到前所未有的改观。借助互联网,佛教实现了传播功能的最大化。例如,电子版的《大藏经》和浩如烟海的佛教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查阅、检索,给广大读者带来了无限的便利,节省了时间,节约了资源。

目前,全国汉传地区有寺院三万两千多座,使用互联网的有近一万座。通过互联网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对外交流,发布佛学讲座、集体共修法讯,实施内部多项管理……互联网已成为当今寺院不可或缺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

如今信息时代,佛教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一座寺院的网络平台建设的好,维护的好,日访问量,数十万次;一座普通寺院年接待人数不会超过十万人。例如,上海玉佛寺的网络平台、苏州西园寺网络平台,日访问量近万次。而玉佛寺年接待各界人士百万余次。新加坡光明山普觉寺网络平台,两年前,日点击量60万次,他全年接待人次不超过三十万人,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

三、目前,70后的僧人占全国汉传地区僧人的三分之二,大部分年轻的僧人热衷于互联网,通过网络与社会人士交流佛学,答疑解惑,分享佛学智慧。去年以来,使用手机自媒体的僧人,以南京地区为例,占僧人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几乎每周用手机发布学佛心得,佛学知识等内容,互相激励,共同学习。

自年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杂志建立网络版之后,至年,汉传佛教界有27种佛学刊物都有电子版,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阅读,极大促进了各地四众弟子之间的佛学交流。

四、佛教通过互联网传递佛学思想、佛教精神,还与一带一路沿线佛教国家和地区有了更多的联系,更好地促进佛教发展,共同造福于人类。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被誉为“最具互联网思维的法师,最会利用互联网的法师”。我们的会长—学诚法师每天使用多国语言发布微博,“龙泉之声”和“学诚法师的微博”已覆盖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法音远播三千界!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负责中国佛学院教务的副院长宗性法师告诉我们:“佛教要拥抱互联网”……中国佛学院以及各地二十余所佛教院校,通过网络互联、互通,十年前就开始使用网络管理学僧学籍和档案资料,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通过互联网,我们更加广泛地告知广大民众烧高香、算卦不是正信的佛教。通过互联网,传播佛教正能量,消除污染人们心灵的垃圾信息和不良信息。通过互联网,让人们辨别真和尚、假和尚、真活佛、伪活佛。正确地使用好互联网是智慧之举!

五、佛教借助互联网的确得到很好的发展。栖霞古寺最初通过建立网络,宣传佛教文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寺院陆续开通了微博,







































贵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w/9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