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栖霞市首届青年歌手大赛圆满落下帷幕。11日,栖霞市第五届企事业文化节又在栖霞文化广场粉墨登场、拉开帷幕,相声、小品、歌舞,素材都是身边事,演员也都是身边人,引得每晚都有众多市民围观。“活动太多了,都想看却看不过来”,爱好文艺的市民李大妈每天为此纠结不已,只好天天“赶场”确保不落下每一场演出。9月11日,栖霞市第五届企事业文化节颁奖晚会又在栖霞市影剧院上演。 秧歌大赛、才艺大赛,据悉像这样的全民性群众文化活动,目前在栖霞就有10多个,可以说是接二连三上演,简直令人目不暇接。如今,吃过晚饭后到广场看演出,成了栖霞市民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抓公共文化建设就是抓科学发展、就是抓惠民工程、就是抓社会和谐”,谈起全市的文化建设情况,栖霞市相关领导介绍说。为此今年以来他们大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力提升了发展的精气神。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阵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近年来,栖霞市委市政府以烟台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切实加大资金投入,狠抓文化场所软硬件设施建设,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阵地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城区,采取置换的方式,改造和搬迁了文化馆和图书馆,并多方筹资余万元进行内部设施的配套和改造,目前“两馆”都达到了国家二级馆以上建设标准。在乡村,以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为重点,采取上级补助、政府采购、部门帮扶、民间捐助等多种形式,全市累计投入资金余万元,先后集中采购了音响、锣鼓等文化器材近千套,图书余册,免费发放到基层,有效提高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目前,全市已建成符合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社区文化中心8个、村文化大院个、农家书屋个,民办剧团3个、民间文艺表演队多支。 完善载体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建设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用好公共文化阵地,为此栖霞市积极完善设施的载体功能,全面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对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实行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免费,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如今,文化馆常年开设声乐、美术、舞蹈等培训班10多个,年培训人数0多人次;图书馆开设有图书外供室、期刊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等,10万余册藏书年流通量达3万余册、接待到馆读者2万余人次;16个综合文化站常年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文化展演等活动余场次,服务城乡群众30余万人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始终坚持“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原则,每年都举办苹果艺术节、邻居节、群众文化节等大型群众文化盛会,组织文艺演出、秧歌进城、非遗展演、才艺展演等文化活动,让群众成主角,真正将群众文化活动办成“文化的盛会、群众的节日”,年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余场次,参与人数20多万人次。人才孵化培养骨干,成立了文化人才孵化计划专家组,每年都组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将基层文艺骨干“请上来”进行培训,每年参训人数达多人。同时,坚持常年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送上门”文艺辅导和培训,年下基层开展培训活动1余人次,辅导基层文艺骨干0余人、文艺表演团队余个。 强化政策激励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政策扶持与人才建设并举,着力营造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浓厚氛围。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精品工程”创作生产的意见》和《栖霞市关于对优秀文艺作品进行扶持奖励的实施意见》,实行精品生产目标责任制管理,每两年开展一次“精品工程”评选活动,每年拿出30万元设立“精品工程”奖励基金,按照“创作前引导、创作中扶持、创作后奖励”的办法给予补贴和奖励。另一方面,通过待遇留才、项目聚才等多种方式,培养打造全市文艺发展亟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出一批群众喜爱、影响力大的文艺领军人才,目前全市已有14个文学艺术协会,会员近0人,年新创作小说、散文、诗歌、小品等作品余篇,近年来先后有余件作品获国家、省市奖励。拍摄的电视剧《牟氏庄园》、电影《苹果村的苹果事儿》、吕剧微电影《牟二黑子传奇》等多部作品,已在央视、各大网站及全国电影院线播映,其中《苹果村的苹果事儿》以及陈玉录的彩塑作品、栾淑娟的剪纸作品都先后获得省文艺界最高规格的政府奖——泰山文艺奖,开创该市文艺精品创作工作历史新高。 大家都在看 栖霞的吕剧微电影!《牟二黑子传奇:戏说方便》 晒晒杨础镇村民的幸福生活! 文稿:宣传部编辑:大熊 发布:综合信息中心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w/52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