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几天前,喜报传来,南京成功入选“世界文学之都”。

确实,南京一直是一座文学的城市,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从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到鲁迅、巴金,都和这个城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留下了文学的踪迹。

但关于南京的文学,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十里秦淮,是风情白下,栖霞好像显得相对边缘。其实,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数以千计的精美诗歌记录着栖霞的大美风情。诗意的栖霞,不愧是世界文学之都的精彩一份子。

诗意栖霞之秀美

古往今来,有太多诗歌描述栖霞的秀美风景。叶兆言曾说,“李白几乎成了南京的形象代言人,千百年来,一直在为南京做免费广告”,

那我们就从李白的一首《夜下征虏亭》说起吧: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那天夜里,李白在月色中泛舟前往扬州,路过长江岸边的古迹征虏亭。放眼栖霞,他看见烂漫山花,好像一位妙龄女子的美颜,纵目长江,点点渔火明灭闪烁,正好比阵阵流萤。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现栖霞长江夜景

栖霞区因栖霞山得名,这座明秀的东南名山,也是文人雅士吟诵的重点。

关于这座山的诗歌,已经有学者整理出版了一部部的专著和诗集,我们且挑一首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的《摄山纪游》:黄叶旋空下,清泉作雨飞,苔毛青佛面,石色老天衣。僧静厨蔬少,山寒野雀稀。自然消万虑,不是学忘机。

那轻轻飘落的古树黄叶,飞洒如雨的小瀑清泉,布满青苔的石佛像,偶尔几声鸟啼,更添几许“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主张“灵”的袁宏道,在栖霞山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境界。

栖霞的燕子矶也是古来大家神往的名胜,在众多名家题咏中,我们且选择清代诗坛盟主王士祯的这首《晓雨后登燕子矶绝顶作》来看吧:岷涛万里望中收,振策危矶最上头。吴楚青苍分极浦,江山平远入新秋。永嘉南渡人皆尽,建业西风水自流。泪洒重悲天堑险,浴凫飞燕满汀洲。

壮丽而秀美,豪情与神韵,被他熔铸在这短短的诗篇里。这就是秋雨过后的燕子矶,你何不也来登高远眺,感受视野尽头的楚天空阔呢?

秋意栖霞之悲壮

历史悠久的土地,见证着一个个悲欢离合,那些谱写在栖霞大地上的诗歌,也曾记录了感人的悲壮故事,激发我们的家国情怀。

公元年的深秋,南宋政权覆亡已经半年有余,金陵则被元军攻破已有四年之多。文天祥战败被俘

被送往大都的途中经过南京栖霞,在如今位于马群街道的金陵驿,立下了以身殉国的壮志,留下了这首苍凉沉郁,写尽了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过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诗碑群及金陵驿旧址

无独有偶,三百多年后,英勇就义之前的一代名臣史可法,也在栖霞口占了一首表达人生志向的绝句《燕子矶口占》: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燕子矶公园

栖霞的江河大地上,曾留下了文天祥、史可法的血泪,也见证过太多太多的悲壮豪情。

诗意栖霞之禅意

栖霞因栖霞山得名,而栖霞山又因栖霞寺得名。这座南朝古刹,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三论宗”的祖庭,

早在唐代就已经是全国四大丛林。而著名的禅师宝志大师,更是出生在栖霞山脚下,名僧古寺为栖霞的诗意带来几多的禅思。

宝志禅师是伟大诗人李白的偶像,李白对着大师的画像,曾写下这样的《像赞》: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锦幪鸟爪,独行绝侣。刀齐尺梁,扇迷陈语。丹青圣容,何往何所。

富有禅意的栖霞诗篇,更是古往今来不胜枚举。我们且来看唐代著名诗人顾况的一首《摄山听子规》: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山僧后夜初出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一位栖霞高僧,在杜鹃鸟泣血的啼叫声中默然入定。他是已参透了世间喜悲而大彻大悟?还是他已六根清静,鸟鸣声声早已充耳不闻呢?作者将一个答案留给了静静的山月。我们再来安静的品读这两首诗:

题金陵栖霞寺赠月公

唐代周繇

明家不要买山钱,施作清池种白莲。

松桧老依云外地,楼台深锁洞中天。

风经绝顶回疏雨,石倚危屏挂落泉。

欲结茅庵伴师住,肯饶多少薜萝烟。

游栖霞寺

唐代李建勋

养花天气近平分,瘦马来敲白下门。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琅琊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

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在历史的空谷足音中,我们看到那看破尘世风云变幻之后的淡定从容,看到属于栖霞的禅意和禅思。

秋意栖霞之大气

作为金陵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少帝王曾踏上栖霞的土地,用一首首诗歌记录了他们的眼中的栖霞美景。

先来看看一位诗人皇帝陈叔宝,他是南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他确实不是一个好帝王,但算是一个好诗人,他的《同江仆射同游摄山栖霞寺》里写道:时宰磻溪心,非关狎竹林。鹫岳青松绕,鸡峰白日沉。天迥浮云细,山空明月深。摧残枯树影,零落古藤阴。霜村夜乌去,风路寒猿吟。自悲堪出俗,讵是欲抽簪。

不同于陈后主的柔靡,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诗,一洗文弱,全是豪情,他曾在栖霞写下名篇《燕子矶》: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天边弯月是持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以燕子矶为秤砣,以雨后长虹为秤竿,以天边弯月为秤钩,去称量那一片江山。这是普通文人写不出的帝王豪情。

清代的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曾六次南下巡视,五次住在南京栖霞山行宫,也五登燕子矶,驻足之时为栖霞御笔题诗数十首。

我们且看看这首《游栖霞山》:

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

画屏云庵紫峰阁,乳窦春淙白鹿泉。

梵业镌碑尚隋代,净因舍宅自齐贤。

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

如果说李白的七十多首写南京的诗歌,是南京的形象代言,那么乾隆皇帝的这句“第一金陵明秀山”,也堪称栖霞山的最佳广告词。感谢这位一生酷爱写诗的皇帝,这样不遗余力地推介大美栖霞!

秋意栖霞之怀古

金陵曾是楚王埋金、秦皇登临之地,又曾是六朝旧都,对于古代的诗人们来说,这里是述说怀古之幽情的最佳地域。名字叫金陵怀古的诗,古往今来不知凡几,都快成了文学史上一大主题。栖霞田间地头散落的南朝帝陵石像,栖霞山水之间的六朝烟气,都曾是古人吟咏的对象。

曾写过“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的韦庄,在《上元县》这诗里,就曾对着栖霞的南朝石刻怅然怀古: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残花旧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谢公。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

而曾出任宰相,励志变法失败后隐居南京的王安石,以一个诗人的身份,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

在栖霞,他写下了那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怀古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曾经的魏晋风流,曾经的六朝风致,都已经随风逝去。再次站在栖霞烟水间,更平添一番感触。

秋意栖霞之潇洒

栖霞的诗意,还有几分洒脱。

不信的话,你来看看这首皇甫冉写给陆鸿渐的《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陆鸿渐是谁?就是一代茶圣陆羽。公元年,陆羽来到升洲(今南京)钻研茶事,并在栖霞采茶,在这里,他开始撰写奠定他茶圣地位的名著《茶经》。从这首诗里,我们看到的茶圣不是一个为茶痴狂的老学究,他背着一个小竹筐,在栖霞山上走走停停,走累了,就去山间农人家里坐坐,不疾不徐,采茶是如此的飘逸愉快,轻松潇洒!

再来看看唐代齐己的这首《夏日栖霞寺书怀寄张逸人》:人中林下现,名自有闲忙。建业红尘热,栖霞白石凉。倚身柽几稳,洒面瀑流香。不似高斋里,花连竹影长。

是啊,那建业(这里指南京城区)红尘万丈,但栖霞却是白石微凉,同在人间,各有闲忙。栖霞自有一种诗意从容的气质,它也强富美高,它也淡定从容。再看看王安石的这首《题金陵驿》,行走在马群街道的老先生,愉快地写道:重冈古道春风里,草色花光似故人。却喜此身今漫浪,回家随处得相亲。

这位老人一生经历过太多风雨,但栖霞给了他家的感觉。一片片草色,一片片花光,都好像是经年不见的老朋友,相对两不厌,自由自在,潇潇洒洒。这就正像晚清名臣林则徐的诗句里所写的:“独有栖霞松外路,几回芒鞋负清游!”

关于栖霞的诗歌还有太多太多,这篇小文只能浅尝辄止,稍稍叙述几分,只是想和大家分享,文学的南京里,还有着诗意的栖霞!

供稿:侯印国

编辑:许婷、余梦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c/50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