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m.39.net/pf/a_6712021.html

本文作者:栖霞小媳妇于志娜

花饽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纯天然手工制作,营养美味,造型美观,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栖霞花饽饽源自民间,植根于百姓生活,已成为栖霞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创新,如今的花饽饽不仅以食用为目的,而是多用于庆祝、祭祀和馈赠等民俗活动,逐渐渗透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体现出栖霞民间老百姓绚烂质朴的乡土之情。

早先民间花饽饽的做法是饽饽成型后把面花按在饽饽上一起蒸,出锅后上色,就成了高大上的过年礼品,走亲戚带上特有面子。村里谁家媳妇“乌亮”大多从做花饽饽上体现。

过年系列

每年腊月二十后,最具年味代表作~“蒸饽饽”就开始了,必不可少的

猪头~寓意家有聚宝盆,圣虫~也叫神虫,压在面缸里寓意粮食富余吃不完,葫芦~压在窗台上寓意福禄满堂,枣饽饽~早发...都是民间对新一年美好的期盼。

清明系列

清明,是年后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春之首,燕子飞回来了,栖霞人有清明做面燕的习俗,民间称之谓“饽饽鸡”。

记忆里最深的是天转暖了就盼望清明,盼望扫墓路上和小伙伴晒饽饽鸡和鸡蛋,那种得意是长大后再也寻不回来的。

七月七系列

七月七一辈一辈传下来的老传统就是“卡小果”,就是这种模具做出来的,俗称“小果卡子”。那时候这种卡子还不是家家都有,每逢七月七前邻居们都是传着用的,也只有在农村才有这种邻里共用的和睦乡亲情吧。

各家各户总是在七月七前一天忙着卡小果,烙糖火烧,等到凉了用备好的高粱杆剪的段把小果隔开串,应季一种小水果叫“海棠果”,或者用彩色布条串在底部。

七月七的一长串小果往往是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玩物,经常拿出去和玩伴比比谁的长。小小一串七巧果能勾起无数人的回忆。

婚嫁系列

盆饽饽,是栖霞姑娘出嫁必不可少的嫁妆,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凤穿牡丹、喜鹊登梅各种寓意做在饽饽上,是长辈对新人的祝福。

忽然想起画中的鸳鸯戏水大多这种姿态

在传统文化中创新,“心心相印、百年好合”是一个新时代的祝福,把一种全新的面食花样融入到传统习俗中,给栖霞花饽饽习俗一个时尚的妆容。

“连年有余”这个过年词语,以前都是以年画和窗花的形式贴在炕头和窗户上,现在可以用面粉做出一种立体的美好祝福。

如意,历朝历代的皇宫和大户人家才有的摆件,咱们栖霞的面文化也可以让它走进千家万户。

一个元宝葫芦桃子和富贵花开的组合,表达了一个适合各种喜事的祝福!

寿桃~~一颗桃树、一个大桃子、边上围一圈小桃,创意构思是一棵桃树一年年的开花结果繁衍的儿孙满堂喜气洋洋。

孩子系列

花饽饽习俗的另一个传统风俗~搬孩子,在栖霞,小孩子满月后要搬回姥姥家认门,搬孩子必备三大件:一对虎一对燕一对牛蹄中状元!这是给孩子一生的祝福,希望他们长大后虎虎生威顶天立地。

小孩子从降生到满一百天叫做过百岁,但是过百岁要在第99天过,以迎接孩子的第天,这一天家里要宴请亲朋好友同贺,祝福孩子健健康康长命百岁,既然是百岁,就要有寓意长命百岁的“长岁”,葫芦福手表示孩子一生福禄相伴!

上梁系列

在栖霞,盖新房上梁仪式不亚于婚嫁大事,按栖霞习俗,要先用花饽饽上供、然后花饽饽封“斗”、最后是扬小饽饽,木瓦匠把饽饽搬上房顶,下面大人小孩就等着各种花样的小饽饽从天而降,那热闹的场面你不亲身经历是无法体会的

上供

饽饽登上房顶

开抢!

从一粒种子到收获再到餐桌,每一粒麦子的旅程都不简单,播种、收割、脱粒、晾晒、磨面、加工成面食,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栖霞百姓,承载了历史悠久的栖霞面食文化。

今日栖霞小编

觉得不错,感谢打赏,金额随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xc/47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