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一个民族需要传统优秀文化,小学教育中开展美术教育无疑是从保护民族文化入手,重建美术文化生存、传承和发展的平台,把根留住,让传统美术进入课堂,在艺术欣赏中了解传统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劳动节后的周一,栖霞区美术教研活动来到了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栖霞的同仁们一起欣赏了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倪莹老师,徐甜老师以及和园校区宋小掺老师带来的三节精彩纷呈的美术课。每个老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不同的教学表现。 首先是倪莹老师的“绒花”,从发式入手介绍到了宫廷剧“延禧攻略”。一下子让大家回忆起来,熟悉起来。简单的了解,认真的学习了绒花制作的三道工艺。最后小组合作,同学们自己尝试了制作绒花,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绒花。 第二节课是年轻的徐甜老师带来的“虎头帽”。用有趣的谜语导入了课题,让孩子们一下子回忆起可爱的虎头帽。从帽子的寓意,对比真实的老虎和虎头帽上的老虎进行对比,让孩子了解到用夸张的表现方法来绘画。用不同的老虎表情,来表现变形。最后了解了很多有关老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瓦当”,是传统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建筑装饰构建,它们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中国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第三节课,宋小掺老师就为我们展示了一节以瓦当为主题的内容丰富,造型多样的传统文化课程。宋老师通过介绍瓦当的历史,种类以及寓意,让孩子对原本陌生的“瓦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欣赏汉字瓦当、图案瓦当、动物瓦当、四神瓦当.....这些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图片时更是激发了孩子们求知欲和创造欲! 课上,宋老师利用超轻黏土与孩子一同创作,捏、刻、压、戳....小匠师们将课上所学技艺,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展示舞台空间里尽情展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一个个美丽对称的莲花瓦当,创意感十足的文字瓦当,霸气侧漏的青龙瓦当就这样经过孩子们的巧手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漫长的岁月里,瓦当在不为人注意的角落独自成长又默默老去,经历千年风雨的剥蚀,坚守在自己的位置,这节课,宋老师也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时光深处的动人故事。 课程结束后,美术教研员李娟老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总结研讨,对三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进行了肯定,把较难的传统文化课程化繁为简,步骤清晰,易于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实施。通过本次的课程学习,让青年教师们大胆的尝试跨领域创作,教师动人的艺术语言,有条不紊的课程环节,趣味十足的师生互动,高级立体有质感的作业呈现,都让在座的老师们收获满满。 最后李老师提出,此次美术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引导我们在当下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借助这样的文化碰撞,帮助学生学会将艺术分类、比较、关联。这样的课程学习,更易于美术教学物化成果的百花齐放! 撰稿:蒋楠张若然 审核:倪莹 长按识别白癜风怎么治疗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