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5月19日,烟台市规划局官方发布了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规划从空间范围、城市发展目标、城镇化、城市性质、中心城区发展方向、城市交通等多个方面对烟台城市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城市空间范围:蓬莱和回里、桃村纳入中心城区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城市规划区范围图二

  烟台市行政管辖区,包含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开发区五区,以及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七个县级市和长岛县,面积约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北至海滨(包括养马岛、崆峒岛全境),东至牟平区东环路以东,南至荣乌高速公路及规划绕城高速公路,西至平畅河,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烟台市五区(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开发区)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和栖霞市桃村镇,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远景发展构想,将西部的蓬莱和南部的回里、桃村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形成“T”型城市结构。

发展目标:年市域总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70%

     确定烟台的城市性质为山东半岛的中心城市之一,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职能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港口城市,区域性的金融、贸易、服务中心,全国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      规划年市域总人口为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70%。规划引导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一带一轴”的空间结构。一带为“北部滨海城市带”。一轴即“烟—青”发展轴。规划烟台中心城区年城市人口规模为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目标为,大力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把烟台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港口城市和富有历史、人文、山海特色的滨海旅游城市。

城市性质:拓展东西两翼适度向南发展,明确六大中心城区功能

中心城区结构规划图

  规划明确了中心城区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      积极拓展东西两翼,适度向南发展。以芝罘滨海地带为中心,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形成“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海围城绕,城岛相映,融山、城、海、岛于一体”的城市格局。以天然河流、山体和永久性绿带分隔,形成芝罘、莱山、开发区、福山、牟平、八角等六大组团,构成多组团、多核心的滨海带状组团城市结构。      明确了中心城区功能布局:

芝罘组团:以行政、文化、商业金融、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中心区。

莱山组团:以文教科研、高新技术为主的功能区。

牟平组团:以旅游度假为主的综合功能区。

开发区组团:以工业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综合发展区。

福山组团:以工业、物流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综合发展区。

八角组团:以港口和临港工业为主的新港城。   

“一核一带多轴”景观风貌,完整保护历史环境

     在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上,整体景观风貌规划为“一核一带多轴”结构。“一核”为芝罘组团的都市空间核,是城市商业、商务、旅游中心。“一带”为沿海自然及人文景观带。“多轴”分别为城市文脉轴、城市发展景观轴、自然景观轴和城市生态轴。      在绿地系统上,统筹布局城市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形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结构:“一环、三片、五带、十七园”。      在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上,坚持保护历史真实载体和保护历史文化环境并重、合理利用与永续发展兼顾的保护原则,保护历史文物真实性信息,完整保护历史遗存及其周边历史环境与风貌。以历史文化遗产的妥善保护为前提,发掘和展示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进行合理、永续的保护性利用。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城市交通方面,构建“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完善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的城市路网,形成功能明确、等级清晰、级配合理的路网结构。提高支路网密度,达到3—4km/km2。      除此之外,本次城市总体规划还包括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地下空间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附:烟台市中心城区健康步道规划

规划健康步道廊道框架图

规划健康步道廊道分级图

规划健康步道功能分类图

规划健康步道廊道驿站布点图

  选线——串联烟台山河城海等空间、景观和旅游资源

  本次规划拟规划范围为烟台市中心城区范围,包括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范围,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据悉,方案已于年12月12日通过专家评审。该规划在分析烟台的旅客游览和居民休闲的需求基础上,依托烟台中心城区丰富的滨海、依山、沿河文化景观资源,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打造服务市民和游客、运动和休闲相融合、人文和自然相辉映的健康步道网,提升烟台的宜居水平。

  烟台中心城区健康步道就是串联烟台山、河、城、海等空间、景观和旅游资源,承担旅游观光、体育健身和文化休闲多种功能的包括步行和骑行在内的特色慢行系统。规划通过对烟台现状和规划资料的收集,综合分析道路、水域、景点、绿地、人口分布5类健康步道布局影响因子,按照滨海沿河、引道入绿、串联景点、便捷可达和需求导向的思路通过GIS的地理空间分析指导规划健康步道网络布局选线。

  布局——“一带十射七核心”,健康步道划分为4类

  规划健康步道的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带十射七核心”其中“一带”依托滨海景观带形成横向健康步道骨干廊道。“十射”依托汉河、沁水河、鱼鸟河、辛安河、迎春大街、夹河、清洋河、柳子河、柳林河、黄金河10条件景观廊道,形成射向健康步道骨干廊道。“七核心”依托具有浓厚的烟台地域特色的大型景区,结合旅游开发,形成芝罘岛、养马岛、门楼水库、大南山、磁山、院格庄、昆嵛山七个健康步道网络核心。

  规划在确定健康步道廊道框架结构后,通过分片区深化完善和全局整合,形成具有烟台特色的健康步道网络总体方案。市区健康步道网络总体规模约为千米。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健康步道总规模为千米,平均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0.5千米。规划根据沿线生态基底、地形地貌、景观风貌等特征,将健康步道划分为滨海型、滨河型、山野型和城市型4类。根据健康步道的空间布局,断面形式,服务人群等因素,将健康步道划分为步行和骑行兼容、步行、骑行3类功能。驿站是健康步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本次规划驿站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驿站承担综合服务功能;二级驿站承担常规服务功能;三级驿站承担最基本服务功能。规划健康步道网络共设置16个一级驿站,53个二级驿站。

在这里,阅烟台,读人生

烟台大众网

身边丨生活丨温度

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rk/79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