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活动发起:”爱在栖霞“蔡育华活动组织:”爱在栖霞“蔡育华活动时间:年9月20日上午7:30-11:30文字整理:沙漠玫瑰参加人员:见分组及安排

爱心榜、爱心账户、爱心物资

活动汇总:“爱在栖霞,情暖中秋”活动,经过两天的奔波,58名义工,22辆爱心车,行程公里,走访12个乡镇,47户孤寡、困难、残疾家庭,送出爱心物资元。感恩“爱在栖霞”的家人们!本次走访每户爱心物资有:大米20斤,面粉20斤,挂面10斤,花生油10斤,鸡蛋10斤,八宝粥1箱,方便面1箱,龙大火腿6根,烧鸡1只,月饼2斤,喜饼2包,饼干2包,冰糖1包。前言:有些事,做着做着就多了更多放不下的感情在里面。做义工也是如此。相信许多义工都有这样的感受,无论多忙多累,中秋和元旦两次的活动都要尽量抽时间参加。为什么?因为知道老人们在家里殷殷地期盼,因为牵挂着那些老人们的健康和平安。当老人握着你的手说:“侄女,你们又来啦?”;当老人用切切地目光看着你:“侄女,说会话再走吧!”……情意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能让年轻的男女一见钟情,也能让陌生人之间形成牵挂。我们,就是这样互相平凡地牵挂着彼此。自活动开始以来,我坚持一直走观里官道路线,就是为这份默契的情感。同时,我也希望让老人们无论来多少人,总有一张熟悉的面孔,让他们可以感到亲切,而不必那么拘束。这件事,我愿意做到老,而且,我坚信:我永远不会缺少同行者。“爱在栖霞”义工团队,在蔡老师的带领下,一直行走在奉献善意和爱心的路上,用最质朴的爱传递着最朴素的温暖。

分物资和装车的动人场面,大家的热情很高,六点多点都来了。我很惭愧,到达的时候已经七点半多,也很遗憾没有赶上合影。我的伙伴们都早已经装好了物资,安静地等待我。我一到,先正式道歉。可王意文老师说:“没事啊,我给你拿着东西,你赶快去签到!”蔡老师说:“你能从烟台赶回来参加活动已经不容易了,不要紧!签到去!”没有因为等待而产生的焦急和埋怨,只有体谅和包容。我心里很感动。这条路线由我带队,有六家老人需要走访。我签到结束,穿上义工服,一行人就立马出发。

第一站:观里镇潘家岭村衣国安老人老人家里没人,我轻车熟路到他弟弟家里找到他。去的时候,两个人的手上都是面,原来在家里发面准备蒸馒头。我开玩笑地说:”发个面,你们俩还齐上阵啊!“据老人的弟弟说,老人去年到现在动了两次手术,视力听力都有极大地损伤,一只眼睛完全失明了,另一只眼睛也只剩0.5的视力。听力也是,一只耳朵完全失聪,只有左耳还有一点听力。自从两次手术后,衣国安老人就不怎么回家住了,一直住在弟弟家里,方便他照顾。见到我的时候,也一直说”多亏了我兄弟!“他是这样的人,自己受了委屈,从不言说。他人一点善意,就会记在心里。每次义工活动来,他都感谢的话说不停,连自己的弟弟也不吝啬自己的感谢。这种朴素的兄弟感情真地很让人感动。惟愿两位老人都健康平安,能够陪伴更久。

每次离开时的挥手告别。两位老人,愿我们每一次来都能看到满面笑容的你们!

第二站:观里镇大山口村林香玉老人老人八十多岁了,是个五保户,也是此行唯一的一位女性。我对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喜欢照相。这次我们来,她正在水泥梯子上摘花椒。下来后,第一件事要求去换件衣服。我们所有的义工都很理解地笑了。待得换了衣服出来,我们一起与她合影。

熟悉的青石板台阶~

新换的衣服,暗红花的上衣,黑色的裤子。老人也是色彩搭配的艺术家呢!

花椒硕果累累,这是属于老人的丰收

出门要离开时,遇见大山口村徐明慧夫妇。善良的他们是老人的邻居,体恤老人年老体弱,吃水不方便。一直免费供水给老人。感恩他们,也祝福好人一生平安!本来大山口还有一户张春田老人,但我们辗转打听,他已经去了敬老院。这样也好,身患脑血栓,只有一个读书的孙子,实在没法照顾他。在敬老院,至少有人一日三餐,可解温饱。

第三站:观里镇大疃村姜忠福老人老人家大门紧锁,对门热心的邻居姜明政大叔见我们焦灼地寻找和等待,立刻过来跟我们说了姜忠福老人的情况。原来老人刚出了车祸,很严重,医院住院。他帮我们联系了村委会的姜克政会计。我们通过姜会计与老人的监护人,他的外甥杨利取得了联系。把东西交给姜会计,委托他转交。

热心的邻居姜明政,再次感谢并祝福

转交,致谢!惟愿老人早日康复!

第四站:官道镇沙岭村孙公彬老人老人也是孤寡,但几乎每次来都不在家。有时是帮着侄媳妇看看孩子,有时去地里捡点花生啥的。辗转好久才联系上。其实,这样也好,孤单地呆在家里不是养生之道,无论对身体和精神都不好。出去做点力所能及的,总是好的。这次,我留下了老人小侄子的电话,和他说好,以后每次来都联系他。

王老师赶紧帮老人接过苹果篮子

第五站:官道镇官道村王秀荣老人这次很顺利,因为老人一直在路边等我们。他说昨天弟弟就提醒他在家里等待,所以一大早就来到路边等我们。他的住处发生了改变,已经住到孙家洼去。

第六站:官道镇甄家庄李学礼老人我跟同行的伙伴说,这位老人很少出门,肯定在家等我们。来到,果然。院子外是一片玉米皮,没有大门,院子里的核桃树生长得正旺。推开门进家,老人躺在炕上,身子还算康健,见到我们来,高兴得起身。我们问了问他的健康状况,聊了几句,就离开了。

合影前我偷拍的摄影孙相坤老师的照片。摄影是这个团队最默默无闻的人,总是在幕后。感恩!

多年来竹子前例行的合影。摄影孙相坤老师说,让我们亲密一些,大家就挽起了手。这一路同行,诸多寻找和等待,伙伴们没有一句抱怨。我心里非常感恩,也很内疚一上午没有买点水,总是计划好路过商店停下来,一找人就全忘了。感恩同行的伙伴们对我的包容!

最后,配上孙老师的手机摄影作品跟大家做个总结。一路上,我们义工讨论中国的养老制度,也讨论多年来参加活动的感受。走访老人的心情总是比较沉重,因为老人总是在慢慢变得更老更弱,走着走着,人越来越少,不像学生,会给我们更多成长与担当的希望。可是也正因此,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照顾与关爱。愿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团队来,愿更多的老人能够得到照顾,哪怕一点点,也是困境中珍贵的温暖!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爱在栖霞”邀您同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rk/70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