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沧桑巨变新时代再铸辉煌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往开来逐梦前行 中共栖霞市委书记陈兆宽 栖霞市人民政府市长朱涛
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脚步,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和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栖霞儿女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创造了辉煌成就、谱写了壮丽诗篇,栖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和烟台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嘱托、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栖霞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革,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70年来,栖霞经济建设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百业俱兴的跨越。栖霞人民始终注重经济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规模由小到大,质量效益大幅提升,综合实力连上新台阶,经济建设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2亿元、是建国初期的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亿元、是建国初期的倍。 三次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4.5亿元、是建国初期的倍,其中苹果产业蓬勃发展,是中国苹果优质品种引进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先导区、初始地,栽培面积万亩,人均1.5亩果园,年产量22亿公斤,居全国县市之首,年3月争取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仅用一年时间完成四年创建任务,提前三年通过国家认定,以党建引领的产业园创建“栖霞模式”在全国推广,“中国苹果之都”“世界苹果之城”成为栖霞靓丽的城市名片。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通用航空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拥有长裕玻璃、柳鑫新材料等多家省市乃至国家、亚洲“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是建国初期的倍。服务业发展迅猛,年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是建国初期的倍,入库地方工商税收占全市总量的56.3%,支撑作用更为凸显,其中以“全域旅游、全景栖霞”为载体的全龄服务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消费总额32.4亿元,均以年均15%以上速度增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更加响亮。电子商务产业在全省县级市中保持领先,发展网络店铺余家,是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县,全省首个“蚂蚁金服”普惠金融上线城市,“农村淘宝健康县域全国20强”。产业结构积极调整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建国初期的81.8:3.9:14.3发展为17.5:40.6:41.9,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服务业双主导的历史性转变,高质量跨越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70年来,栖霞城乡面貌实现了从破旧落后到宜居现代的跨越。建国初期,栖霞城乡基础设施一片空白、百废待兴。70年来栖霞人民建城筑郭,一个个美丽村庄破茧而出、一座座现代化城镇拔地而起,“最具胶东风情的绿色新城”的风采日益显现。 中心城区由“一条马路三盏灯,一个喇叭响满城”华丽蜕变,面积达到17.9平方公里、扩大近12倍,城镇化率提高了35个百分点,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境内8条国、省道交汇贯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新建千伏变电站6座,变电容量38万千伏安,满足了年均15.2亿千瓦时的电量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特色小镇各具风情,臧家庄镇、桃村镇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行列,桃村镇被确定为省级“百镇建设”示范镇。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领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已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村庄个,占村庄总数的73.2%,带动农民4.7万户、10.2万人,增加村集体收入2.7亿元,促进农民增收3.6亿元,走出一条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带动人才振兴、促进文化振兴、加快生态振兴,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58%,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贡献了栖霞力量、增添了栖霞靓色。70年来栖霞人民立足烟台市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实际,始终坚守碧水蓝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底色愈发靓丽,累计投资15亿元整治河道近千公里、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积极推进生态涵养,森林覆盖率达到69.4%,居胶东县市之首,大气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III类标准,栖霞已发展成为烟台市的后花园,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新城正在加速崛起。70年来,栖霞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跨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凋敝、物资匮乏、人民生活贫困。为让百姓摆脱缺衣少食的贫苦日子,栖霞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经济发展每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人民生活实现了从争取温饱到解决温饱再到率先小康的转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惠民举措紧锣密鼓、落地生根,每年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以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是建国初期的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63倍,16个省市贫困村全部“摘帽”,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66万栖霞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行列。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镇、农村居民低保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普通学校由建国初期仅有的1所增加到所,近年来累计投资4.9亿元的学校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全面改薄”圆满完成,办学条件持续升级,义务教育普及率及幼儿园普惠率均达到%,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居民素质整体大幅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医疗机构达到个、床位数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成效显著,医院医疗联合体、基层卫生院医共体实现全覆盖,人均寿命提高到79.95岁。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涌现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范庆斌、“山东省道德模范”孙茂文、抗洪烈士刘景泰、最美护士王亚萍、“山东好人”李升平等一批有影响的先进典型。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市级文化馆、图书馆以及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基础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艺创作全面繁荣,吕剧、彩塑、剪纸、棒槌花边、面塑、八卦鼓舞、螳螂拳等传统技艺得到继承和发展,《牟氏庄园》《苹果村的苹果事儿》《好雨知时节》等多部影视作品荣获省级以上重要荣誉,“邻居节”、群众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栖霞被授予“中国文学之乡”“中国苹果文化之乡”“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老百姓的日子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更加丰足、更加充实。70年来,栖霞整体形象实现了从传统保守到开放创新的跨越。建国初期的栖霞基本上处于封闭半封闭、守旧保守状态,直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毗邻沿海的栖霞走上了对外开放之路。 随着中央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出台,栖霞人民不断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创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尤其是近年来持续深化“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栖霞已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与全球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年进出口总额46.04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倍,实际利用外资2.4亿元,是年栖霞第一年引进外资的倍,开放型经济为栖霞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栖霞人民锐意改革创新,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创新试点县、山东省首批健康城市(县城)及健康村镇、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县等一批试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创新实施的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乡村全面振兴的“栖霞实践”,荣获“年度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山东省乡村治理十佳案例”第一名。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栖霞人民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践行“提升境界、比学赶超、定标明责、敢为人先”的基本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担当实干,在新时代征程中豪情满怀、阔步前行,奋力谱写栖霞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为烟台市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承担更大份额、贡献栖霞力量! 图文:市委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北京哪治女性白癜风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rk/44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