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第八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栖霞市被命名表彰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 烟台地处胶东半岛东部,是海防前哨,扼守京津门户。现有驻军团级及以上单位近百个、各类优抚对象30多万人,是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的革命老区,更是在年获得全国首批10个双拥模范城之一 年以来,烟台市继续秉承光荣传统,按照军民融合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双拥工作内涵,推动军地互利共赢,掀起“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双拥共建新浪潮。今年,烟台又第八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这如奔涌的潮头,在千里海岸线上奏响了一曲曲拥军高歌。 不断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 港城烟台拥有千米的海岸线,坐拥63个岛屿,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海防前哨,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海训和演习基地之一,每年都有各类部队进行海上适应性训练。记者了解到,烟台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军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既 在工作中,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服务保障意识,积极参与各项双拥活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地方党委统筹、部门密切配合、军地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烟台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实际工作助推强军战略,年以来累计赠送部队慰问金、慰问品1亿多元。城乡社区双拥组织不断完善,行业拥军进一步拓展,全市军民共建单位每年举办联欢活动多场次,涌现出很多拥军典型,长岛县乐园村曾以六个“全军第一”,被誉为“拥军第一村”。 此外,全市各类企业和“两新组织”拥军慰问团个,文化广电系统组织开展“送演出进军营、送图书进军营、送书画进军营、送培训进军营”活动;支持部队演习、海训、拉练等军事活动,全市各级为演习训练部队提供海域、训练场地近万亩、物资保障近千吨,社会各界赠送慰问金(品)多万元。 在加快发展中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立足烟台市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烟台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努力实现部队后勤保障、基础设施、军民结合产业、军地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烟台市“生产力”与“战斗力”并驾齐驱建设的“清单”上,记者还看到不少“得意之笔”:在军民结合产业方面,加快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核电装备、船舶等8类军民结合型产品,目前已形成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企业群和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群;先后投资18亿元建设海防公路公里,进一步满足了现代化军事运输保障需要;新启用的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严格按照国防标准,配备了应急起飞跑道等设施,大幅提升了空战武器装备的机动能力;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建成的人防基本指挥所暨地面指挥中心,使我市拥有了地上、地下和机动“三位一体”的指挥体系,为部队快速获取战场数据提供了有力保障,为驻军开展演训提供了功能齐全的指挥所。开通了海上军列,作战运输时间从36小时缩短至5个半小时,军委副主席范长龙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贯彻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要求,走出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 此外,我市还推进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开展“三互”活动,推进军地思想文化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烟台的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支援国防建设,年以来共安排专项资金5亿多元用于国防动员、民兵训练等;为部队减免城市建设各项配套费用2亿多元;优先为部队划拨、置换土地多亩,提供多套经济适用房用于解决部队官兵的住房之忧。 优抚安置中突显情真意切 作为兵源大市、军转安置大市,烟台历来高度重视军转安置工作,建立了以扶持就业为主,自主就业、安排工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年以来,共接收退役士兵1万多人,发放自主就业补助金近3亿元。 “医院,没有莱州的好政策,我家连给父亲治疗的钱都筹集不到。”6月中旬,莱州市文峰街道蒜园子村村民马合明的女儿医院领导,含泪表示感谢。 原来,马合明这位77岁的老人是一名退伍军人,上个世纪60年代服役期间因从事国防坑道施工患矽肺病,被鉴定为6级伤残。如今,家中老伴长年有病,3个女儿全部务农,生活比较困难。多年来,医院进行治疗,每月门诊费用多元,住院费多达3万多元。医院不但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医院全额垫付,实行记账结算,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其亲属经济负担和跑腿报销的烦恼。 烟台市民政局局长、双拥办主任梁传松介绍,这是他们建立优抚对象保障服务体系的成果之一。此外,还包括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报销、光荣院建设、优抚对象精神抚慰、住房难问题解决和优抚经费管理使用等8项重点工作,累计发放抚恤资金11.4亿元。将军人医疗就近纳入地方医疗体系予以保障,把距离军队医疗机构公里以上的军人,驻海岛和偏远哨所等交通不便单位的军人,以及享受优惠医疗条件的随军家属,纳入地方医疗服务体系。 广大驻烟官兵始终把烟台作为第二故乡,用一腔赤诚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爱民乐章。近3年来,驻烟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多次,出动兵力20余万人次,动用车辆、船舶3万多台次,挖掘和搬运土石40多万方,修建道路余公里,植树造林多亩,帮耕帮种1.5万余亩,抢救遇险群众多人。 发扬革命精神中搭建丰富双拥教育载体 电影《地雷战》《车轮滚滚》……是战争年代烟台人民拥军支前的真实写照。在轰轰烈烈的胶东革命斗争中,胶东军民团结一心、英勇顽强,建立起深厚的鱼水情,孕育了双拥深厚的红色底蕴。新形势下如何在继承中发展,推动双拥共建工作开创新局面,促进地方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实现新提高? 对此,烟台市常委、烟台警备区政委刘玉昂深有感触:“精心打造双拥教育载体,全力营造拥军尚武氛围,才能履行好富民强兵的神圣职责。”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我市对胶东革命资料开展“抢救式”征集整理,革命历史纪录片《胶东烽火》、电视剧《大秧歌》的播出引起良好社会反响,推出《胶东红色文化系列丛书》等一批优秀作品,以胶东革命烈士事迹为素材编撰的《丰碑》成为全市中小学爱国主义和双拥教育教材,放映胶东红色革命题材影片场。 建立杨子荣纪念馆等一批红色场馆,胶东革命烈士陵园与海阳地雷战纪念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这些极具胶东红色主题的文化作品和纪念设施,为开展形式多样的双拥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每年清明节和国家公祭日,烟台军民都在这些场馆举行多种形式的祭奠革命先烈活动,每年国防教育日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精心打造了胶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构建起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烟台山、牟平、英灵山红色教育基地为教学区的“1+3”教学格局,将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纳入党校教育主体课程,并列入《山东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此外,先后投资多万元,设立双拥雕塑、宣传牌余块,利用各级媒体宣传双拥典型事迹,推出了“长岛老娘”“拥军七姐妹”等一批全国拥军先进人物。(本文来源于水母网)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治疗的最好医院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