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皮肤病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506370.html老书别有韵味,有的老书经过岁月的沉淀,已经成为经典。即日起烟台图书馆将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开设《凤台书屋藏老谱书》专栏。 凤台书屋藏老谱书介绍 杨剑平,烟台谱牒收藏爱好者。家有凤台书屋,收藏百余部胶东老谱。这些家谱,以即墨和莱阳居多,其次是福山、黄县、栖霞等地。这些家谱,大多编修于清代中晚期和民国时期,部分为稿抄本。大多存世不多,是研究胶东家谱的重要文献资料。 整理所藏古籍,印刷有《凤台书屋古籍图录》两册;年整理收藏家谱,由齐鲁书社出版《胶东家谱考略》一书。 这一部部,一册册见证着各自家族兴衰史、荣辱史的老家谱,由于各种原因,被它们的主人遗弃了。幸运的是,它们如今通过各种渠道来到凤台书屋,受到良好的待遇,被妥善地保护起来了。不幸的是,还有更多的老家谱,也是由于各种原因,已经湮灭毁失,我们再也见不到了。如果将来有一天,这些幸运被凤台书屋保存下来的老家谱,能重新回到它们各自家族后人的手中,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为传承胶东谱牒文化,烟台市古籍保护中心特设此专栏,连续刊发杨剑平先生所撰凤台书屋所藏胶东老谱书书目提要,以飨广大谱牒爱好者。 民国《栖霞名宦公牟氏谱稿》 民国《栖霞名宦公牟氏谱稿》八卷,八册,民国印本。框高20.6厘米,宽24.8厘米,四周双边,单鱼尾。书衣:栖霞名宦公牟氏谱稿。十六世孙云和等纂修。卷一前有:庚子辛丑举人海阳于廉基“栖霞县名宦公牟氏谱稿序”;民国三十二年(癸未)十六世云和“叙”;癸未(十八世殿邦“叙”。凡例十二则。祖茔平面图。每卷后有:里居村名,户数,入谱人数 《凡例》最后一条记: 一谱分八册,自始祖长房八世至长房为一册,卷一;长房八世二房、三房为一册,卷二;长房八世四房为一册,卷三;长房八世五房为一册,卷四;长房八世六房为一册,卷五;长房八世七房、八世八房为一册,卷六;五世二房为一册,卷七;艺文及其他附载为一册,卷八。 栖霞县(今为栖霞市)有两大牟氏家族,一为“铁口牟”,分布于栖霞县铁口镇十余村庄中。二为“名宦牟”,分布于栖霞县多个乡镇,以及莱阳、招远、龙口、烟台市区等。 于廉基在其《序》中介绍两牟曰:“栖霞有两牟,一为铁口牟;一为名宦牟。铁口牟氏,在金有官评事者,在元则将军牟全,开通海运,功业灿。然名宦牟,楚产也,始祖讳敬祖,明洪武时以岁贡,任栖霞主簿,兼摄县篆,解组后家焉。殁而崇祀名宦祠,此‘名宦’两字之所从来也。” “清白吏子孙中经式微,几难与铁口牟争炫。赫然祖德以郁久而重光,自十世修谱以来,续修已至于,再至于三谱之中,游庠者、食饩者、贡成均者、歌鹿鸣者、捷南宫者踵相接行。修入乡贤祠者、仕优而入名宦祠者、深于经术者、长于词章者、精于八法者莫不灿然,大备铁口牟之武功。视此转瞠乎?后矣!” “今焕斋公复续修之,其族再姪菽庵襄之谱成,各自为序,并属余为之,以冠部首,吾于氏与牟氏累世姻亲,取其谱详揽之,殊觉光远而自他有耀也。遂不辞谫陋援笔而为之序。” 《凡例》第一条即作说明: 一栖霞之有牟氏,以居铁口者为最先,吾始祖名宧公以楚产籍栖,逮后世虽与居铁口者论有行辈,而各自为宗。前谱题首曰《栖霞县名宦公牟氏世谱》,所以别之也。重修本但题《重修牟氏世谱》,兹遵前谱题《栖霞名宦公牟氏谱稿》。 名宦公牟氏先祖姓李,湖北省公安县人氏,在元代时遭难,后改姓,随其母姓牟。名宦公牟敬祖系迁栖霞一世祖,在栖霞为官致仕后,入籍栖霞荆凤乡蛇窝社中榆疃村(今栖霞市蛇窝泊镇中榆疃村)。 其《前谱叙传》记叙名宦公牟氏之起源:“昔吾远祖为元主铁将军,姓李氏,名黼,时人称曰‘铁李将军’,楚之建宁人也。后以‘黄杨之变’避墜于公安,依外家姓牟氏。迁公安者曰原诚,凡弟四人,当是时分散,留石首者曰原谅,其(他)二人奉其母入蜀,蜀派始祖曰回祖、么祖者是也。原诚生长庚,字永年,官平事,卒葬杨爵山,有子二人,长曰福祖,居公安。次曰敬祖,即吾始祖名宦公也。始祖岁贡生,洪武三年任栖霞主簿,时县治毁于兵燹,制多未备,大令相继以事去公,建察院,创布政司行省,设社稷山川诸壇,通省志称公独历诸难,才优政勤,百废修举,后崇祠名宦。当罢官时不能归楚,遂籍焉。” “(敬祖)生子闻道,闻道生进,进生庆,庆生谦、让,谦生文德,文德生时俊,(时俊)字子千,时牟氏籍栖霞七世矣。丁少族弱,而子千公与强邻刘氏有隙,刘富以万马,名自雄其财,构公险讼,公不为屈怨,即深犬狺于巷,马踢于野,刘乐声伎沈杯酒,公则延明师课诸子,尝为句曰:邻家日演一部戏,儿曹每课三篇文。子千公貌魁声宏,口若含血,分守道见而伟之,谓刘曰:吾观牟某不为人下者,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尔。非所敌,曷平之以释怨?其后刘氏贫产业荡,至其孙绝子。子干公以子贵,勅赠文林郎,河南宜阳县知县,生子八(人)。” 名宦公牟氏四世名庆生二子,长名谦,次名让,由此五世分二支。即长房谦与二房让,其长房七世名时俊(字子千,勅赠文林郎、奉政大夫)生八子,由此,长房自八世起又分支为八房。二房自六世有三子,长子与三子分支为二房,二子缺嗣。 名宦公牟氏家族在近代出现了两位较有名望的人物。 一位是大地主牟墨林,字松野,清太学生,名宦公牟氏长房之六房十四世孙,栖霞县古镇都村(今属栖霞市庄园街道)人。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卒于同治九年()。他平生俭朴,善于务农,精于经营,在他的一生中开启了牟氏家族的辉煌时代,并开始建造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一一一“牟氏庄园”,到清末民初其孙辈时,已形成占地二万多平方米,房屋四百八十多间的规模。 卷八中有甲戌翰林福山牟荫乔撰《十四世松野传》一文,介绍牟墨林生平事迹,曰:“公讳墨林,字松野,太学生,牟綧子也,居城北之古镇都。善务农,馀三馀九,日益充盈。每谓,人不患无财,患不善用其财。道光十六年岁大欠,公开仓以赈,踵门者趾连而肩摩也。有阻公以后难继者,公以为,多活一人则少死一人,吾为吾力之所能而已。岁戊申,县令方传植创建书院,延邑绅谋经费,绅多诣公商行止,公曰是吾志也,出制钱五百千,为诸绅倡闻者风起,不月而事成。” “咸丰十一年、同治六年捻匪两扰栖霞境,本社御贼阵亡(者)各给粟米五石,以恤其家。蓬莱、福山等处被掳北归(者)道经其村,留食宿日不下数十人。当捻匪未到之先,土匪滋事,人情洶懼,匪视公家为几上肉,公令纠合庄佃,联络邻疃,饮食器械皆公承办,助饷成团,遥为声势,禀官设炉铸造火器,匪为胆寒不敢动,远近赖以无虞。又筑石圲于方山西,为离城远者避难地所,费用殆以万计,周围二十馀村老幼罔不感激,醵金泐碣以志不忘。” “卒年八十有二,易箦之夕,召诸子立床前嘱之曰,吾生平无絲毫浪费,扶困济阨,终身无懈,尔兄弟须继吾志。” 另一位是文人学者牟宗三(-),字离中,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新儒家。名宦公牟氏长房之四房十九世孙,栖霞市蛇窝泊镇牟家疃人。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高等学府。他是近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通过他的一系列著作,完成了对中国儒学的创造性重建,建立了庞大的、缜密的哲学体系,他是新儒家中最富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其代表作有《心体与性体》、《才性与玄理》、《中国哲学十九讲》、《中西哲学之汇通》、《佛性与般若》等等。 是谱卷八中还载有《体恕斋家训》、《体怒斋家训规则》、《凤伯公遗命》、《树德务滋家训》,以及栖霞名宦公牟氏家族各房各世先祖之传记、墓志铭、墓表等文章,以记叙这些牟氏先辈之功绩。据记载,是牟氏一族自清代以降,中进士者十人,举人二十九人,七品以上官职者九十多人。还有为数不少的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的文人学者。 主簿:古代文职官名,大概起于汉朝,各官署均有此职。明清时期之县主簿为正九品,在县丞之下,主要掌管粮马、税收、户籍、文书、典史等事项。 太学生:即在太学读书的生员,也称监生或贡生,前者系由省、府、州、县学中生员选拔而来,后者系捐纳而来,在明清时期,太学是国子监的俗称。太学生只有秀才的功名,入仕只能用做县丞、教谕或训导类学官。若想再进一步发展,就要参加乡试、会试、殿试,取得举人、贡士、进士身份。太学生唯一优势在于,无论籍贯何处,都可在京城(顺天府)参加乡试,这是一项荣耀之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ly/82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