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用这样的碗“蒸个虾酱、咸菜、扣肉”至今仍是许多人儿时念念不忘的味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和人们思想观念改变,这种带有“土气”的餐具渐渐的淡出来历史舞台。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出自栖霞臧家庄镇的“砂大碗”。这种大沙碗是用栖霞特有的金砂红泥窑烧而成,没有上釉,黑红或橘红的颜色,摸上去有沙粒似的手感,因此得名。在胶东地区,大沙碗过去十分常见,用它来煮饭蒸菜时味道要比普通瓷碗纯正不少。

砂大碗烧成后的成品颜色呈黑红或桔红,叩之声音不脆,有微孔具有吸水性但不渗水,手感粗糙表面有小疙瘩摸上去有砂粒感觉后被人们据形而名——砂大碗。

砂大碗也叫“得禄碗”,相传公元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途经栖霞翁里窑、东西山庄一带,用此碗进膳后,龙颜大悦,故赐名“得禄”。

这种大砂碗是用臧家庄镇西北一带丘陵特有的金砂红泥(学名高陵土,别名黄壤泥)窑烧而成,天暖制坯,封闭晾干半年,小雪后开始烧制,历时四天四夜,不上釉,呈黑红或橘红色。在胶东地区,大砂碗过去十分常见,家家户户用它煮饭蒸菜,尤其适合蒸肉、咸菜、咸鱼及米饭等。

臧家庄一带属于丘陵地区,当地特有的一种泥叫金砂红泥(顾名思义泥中含金,靠近招远金矿,我们在上山也看到有被封了的山洞孙师傅说是金矿。这种土经反复碾压过后要先经过第一道筛子(网眼直径约1cm),然后再过第二道筛(目测约为80目左右),筛好后开始和泥,方法类似于和水泥,最后用脚踩踩成合适硬度就可以用了。

砂大碗的制坯流程很有特色,一般一人一次会用五—六轮子,依次在每个轮子上放好适量泥就可以开始蹬轮走脚,刚开始用碗皮子来定型,拉出大型时会用甑子放在碗内调整碗的弧度。轮子调整放好后不动,匠人坐着一个特制轻便小凳子(坐床子)拉完一个轮子上碗然后拿着小凳子换下一个轮子依次类推循环,熟练艺人一天可以拉多个,拉好的碗在半干后扣在碗楦头上修坯,修好一个粘点锅灰摞在上个修好的碗上,然后放到密封地方自然阴干,到冬季就可以烧制了。

大小相同碗30个左右一摞用一种类似匣钵的陶桶扣着烧,碗压碗陶桶压陶桶以增加窑腔利用率,以前砂大碗都是用木柴现在改用煤,烧制时间在3-5天左右,烧成温度在0度左右,烧成后使其自然降温一周后出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最快治疗方法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ly/4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