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南京城北有一个区叫栖霞区,栖霞区最靠近主城的地方叫迈皋桥,这里住着一群老迈皋桥人。

迈皋桥在中央门外,紧邻燕子矶街道和尧化街道。今天的迈皋桥交通便利,特别繁华,地铁1号线的首末站——迈皋桥站就在这里。

迈皋桥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原先它叫卖糕桥。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有许多传说,最为人熟知的是:很久之前,有个老人在这里卖糕,有一段时间,每天午夜,就会有一个女人来买,但给得都是冥币,后来老人才发现,买糕的女人其实已经死了很久了,她之所以来买糕,是为了照顾她那还活在人世的孩子,不再受饿。当地人被这种母亲感动,就叫这个地方卖糕桥。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一定记得80年代,迈皋桥还是一片野草杂乱,黄沙漫天的地方。这里散落着一些村落,从长营村、四班村、合班村,直到晓庄村有很多黄土山头,山上还有几座破旧的小庙。多少人的父辈祖辈这里撒尿和烂泥度过了童年时光,市区的人很少来到这里。这里是郊区,不折不扣的大农场。而今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隧道被打通,柏油马路连接着都市的繁华,迈皋桥地铁是首末站,永远都有座位。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一定知道南京砖瓦厂,红星砖瓦厂,新宁砖瓦厂,东方红砖瓦厂,这些砖厂原先是犯人们的劳改工厂,经历了多年的建设黄土坡一处处被移平。后来龙头企业:华东电子管厂,国营金宁无线电器材厂、南京有线电厂,南京新联厂,南京塑料厂,南京毛纺厂,南京电子管厂,南京迈皋桥农具厂等都是在这些厂房遗址上建成的。

迈皋桥人的父辈有很多都在这些厂房里工作过,而当时小孩也在厂里开办的学校里读书,那时候我们喊它们:子弟学校。那时候爸妈跟老师都是一个单位的,一些就是邻居,所以读书的时候我们特别的乖,生怕不听话,不好好读书,老师当天就跑家里串门告状,弄不好就会惹来一顿“皮带炒肉丝”。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一定知道和燕路,其实它也是85后,它是在年左右修建的,那时候道路两边是农田和农舍,人少,卡车特别多,灰尘也特别多。那时候华电路、华电北路、华电东路,华电南路、迈化路都还是乡间小道。而附近的厂房都不许外人随便进入,门卫师傅卡得特紧,想进去必须出示工作证,如果没有却想抄个近路,门都没有。而今厂房已经几次易手,一些地方办了幼儿园,中学;一些地方荒废好久了;一些地方早已经夷为平地。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会知道那边有很多国营大厂,,,铁合金厂、华电,飞利浦,南塑,南化等。当时很多人的父辈都在里面上班,而小孩子就在所属的子弟学校里面上学,那时候老师就是叔叔阿姨,同学就是街坊邻居,特别亲切。记得子弟学校老楼前有一排水杉,记得水泥乒乓球台前混日子的时光,记得坐在风口处吃着马头牌冰棒。那时候感觉生活过的虽然平淡无奇,但都真实的可以触摸。

那时候厂里就是生活的全部:福利房、食堂、招待所、学校、医院、电影院,篮球场,子弟澡堂子等。那时候花上1块5毛钱就能看一场5个小时的电影了。当时和两个厂生活区靠得很近,这里的厂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澡堂子,大人孩子有时候去泡个澡,有时候去泡澡,每次到澡堂子里都能碰到叔叔伯伯,打个招呼,碰到一个班的同学也是常有的事情,澡堂的大池子就变成了大家嬉戏打闹的游乐场。

曾几何时这些军工厂的工人无比自傲,像厂里一个二级工人的工资都比一般企业要高,那时候,他们为国家,为国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好些厂都有内迁支援三线城市的建设,一些当时出去的老厂员至今都有没有回到南京。80,90年代的随着深化改革的浪潮,一批人下岗再就业,一批人坚守岗位,却风光不在。今天的东井亭,安怀村附近,空荡荡的厂房早已易主。曾经热闹的宿舍楼里,熟悉的面孔一个个搬家离开,陌生的租客一个个进来。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一定记得当时四乡八集的农民都会来迈皋桥卖菜,顺带买一些东西回去。那时候八卦洲的农民要坐船先从燕子矶上岸,再到和燕路上摆摊。当时和燕路上有七八个菜场,经常能看到农民蹲在菜摊子旁边,吆喝着,附近的居民生活特别方便,摊子上的肉和蔬菜绝对新鲜,蔬菜上还沾着清晨的露珠。

如果你是迈皋桥人,你一定知道,地铁未建的时候,地方是为了照顾残疾人营生,让他们开马自达,经常你能看到开马自达的大叔大妈,那迎风摆动的空裤管,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颠簸飞驰。每次坐的时候,都提心吊胆的,非要将手死死抓住铁门,边喊着:师傅,开慢一点。生怕师傅一不留神,自己就被抖了出去。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一定记得晓庄广场有个大转盘,那时候转盘上面是一座水泥浇筑的高速路,横跨在马路的上方。每天南来北往的大卡车,大巴车都从上面呼啸而过。高速下面也是车多人杂,经常能看到从二桥过来的玉六线,玉葛线,车上挤得满满的人。

那时候大转盘下面没有信号灯,所有的车子都绕着转盘走,老远就能看到行知园附近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小饭馆。后来桥炸没了,转盘也渐渐没了,十字路口有了,信号灯来了,每天上下班这里是最拥堵的,一堵一车人。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一定记得有一条路叫行知路,有一个石头牌坊上写着行知园。它就在玉六车站的对面,每天都有很多六合人在这里等车,那时候行之园的附近有一大排危房,当时很多外地人在这边开小饭馆,虽然看起来脏乱差,但生意相当火爆。

石牌坊里面很早前有一排二层自建房,上面住家,下面改成门面房,小卖部、网事无忧网吧,兰州拉面,这条路叫行知路直通金陵科技学院里的陶行知墓地,附近住户经常来这里上网。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一定知道迈皋桥老街,当年迈皋桥乡和迈皋桥镇没有合并前,镇子就在这条老街上,一条老街串起了太多太多的回忆。老巷子里的砂锅,原味鸭血粉丝,千里香馄饨及后面巷子里的松子烤鸭都是舌尖上的美味。记得那个时候,只要花上2块5毛钱,就能美美得吃上一碗砂锅,吃完后一扬脖子,一哈气,一嗅鼻涕,都是属于那个年代的满足感!

老街没有改造前,许多住在迈皋桥的人,每天上下班的时候都会经过老街,这里人多,车也多,卖菜的也多。这里不美,甚至有些嘈杂,有些市侩,但是也是老迈皋桥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当时很多住家都会沿街叫卖:活珠子、旺鸡蛋,土鸡、蔬菜。还有修鞋子的,补衣服。老迈皋桥人喜欢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其间。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一定去过红山美食街小聚,这是新起的地方,其实就是排挡街,都是些家常土菜,对于居家过日子的人,约上一帮朋友,每个人花上个三五十,就能大吃一顿。到了饭点,服务员就会站在门口拉人:晓庄第一家的盆菜辣油够呛!老张腰子店的腰子够量,就是有时候会咸,螺丝烧鸡够肥够鲜!高淳土菜馆的家的高淳臭干和高淳头道菜都是最常点的!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一定去赶庙会,迈皋桥、栖霞庙、仙鹤门、尧化门等那几天都会挤满了人,那时候我们都喊它叫赶集。当时还有一句童谣是这么唱的:“正月里过年,二月里赌钱,三月里赶会,四月里种田”。虽说每年的17日才是正日,但是早在16日就拉开了庙会的帷幕。记得小时候去赶庙会,那里临时搭建了一个“猎奇”马戏团,就是一个大帐篷,里面都是一些“美女蛇”、“畸形儿”什么的,看完后,回去吓得半死,简直就是童年阴影。

▲栖霞老街赶庙会现场

庙会开始之前,早早就看见四乡八集的农民来找画地盘了,生怕到时候,人太多没了位置。大人孩子最盼着庙会这一天,那个时候路上摆满了各种小商品,有手工编的小玩意,有杂耍表演的,有卖小鸡的,卖小鸭的,卖小猪仔的,一眼看过去,黑压压的一片,讨价还价,熙熙攘攘的,那情景不亚于夫子庙的灯会。而今庙会已经消失,只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现在地铁站对面的苏果超市那栋楼,原先是国贸商城。里面的东西上得了台面,就是贵,能上里面买东西,那会儿算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够在街坊邻居面前吹上好几天的了。小时候的我们最喜欢去那边玩,国贸商城下面有个小吃摊,二楼有个游戏机室。一得空,就到那里去搓一会街机。

很多人逛完这里,都会拐到旁边的迈皋桥大市场里,这里才是最有生活气息,最接地气的地方。里面的小商品琳琅满目,讨价还价声不绝,这里跟杂货铺一样,但又是最亲切的,柜台一家挨着一家,你走在里面,随时都会被招呼:进来看看。迈皋桥大市场旁边巷子里有烧烤卖,老板边拿着扇子扇,边将肉串翻来覆去地在烧烤架烤。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一定记得康桥迪斯科,这里现在变成了沃尔玛!那时候康桥迪斯科门口就是桌球台,一到晚上,就看到光着膀子的活闹鬼、身上纹龙纹虎小杆子在这里抽烟、捣球、骂脏话。以前这里还摆着书摊,很多男人都会偷偷摸摸到这里租黄书。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一定知道十里长沟,它在安怀村那块,附近的居民天天走,里面的水臭得要命,还记得那有个很粗的管子,天天上学放学的时候,好好的路不走,非要跟同学比看谁平衡感好,踩着铁管子往前走。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那时候去新街口管叫进城。当时星期天如果想去新街口,只能去坐厂车。那时候公交线路很少,平日里要想去新街口就得等35路,要想去湖南路、山西路就得坐8路。不得不说,8路车司机真心牛掰!走老街那段路,是又快又稳!当时一些人就喜欢站在司机身边,一边看他开车,一边跟他唠嗑。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一定知道红山动物园没有搬过来之前,这里是一大块草地,还有水洼,当时小孩子喜欢在这里踢球,到了春秋天来这里放风筝的大人小孩更是络绎不绝,当时的山前有两个赑屃,就是两个巨大的石头乌龟驼着两层楼高的石碑,这样的石雕,简直就是红山的地标。后来红山动物园来了,赑屃被移走了。上学那会儿,很多人就会说:哦,你家在动物园那边啊!一到春游,秋游,别人都是去玄武湖、中山陵、珍珠泉、将军山。我们那会就去最近的红山动物园看动物,回来还有写一篇作文。

如果你是老迈皋桥人,你一定记得好又多超市,它旁边就是真知味。那时候我们最爱去逛,好又多超市一共三层楼,一楼有个KFC和永和,还有很多卖衣服的,二楼三楼是超市,顶楼是卖场,那时候逛超市逛累了,或者等人,都会到一楼的KFC里坐坐,那时候到了下午,KFC永远是爆满了人,大人喊,小孩哭,虽然吵,但是回想起来特别的温馨,后来好又多没了,这里变成了沃尔玛!但是生意却不像从前那样火爆了。

20多年的时间,迈皋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铁通了,高楼建起来了,马路翻新了,房价涨了,乡音变了,外地人多了,活闹鬼也多了,一切又都在消失:镇没了,村也没了,院子没了,井没了,农田消失了,迈皋桥桥身没了,工厂迁走了,老街原貌改变了,子弟学校消失了,长营村菜市场拆了,藤子村拆了,那些曾经走街串巷的吆喝声,那些家长里短的唠嗑声,那些乡里乡亲的问候声都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复存在。

怀恋,是知道终有一天,这一切都会被人们忘记。会忘记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会忘记被历史淡化的岁月,会忘记有血有肉的曾经,会忘记那些年陪伴在我左右的你和他。但我不愿忘记!我是老迈皋桥人,我永远记得一个地方叫老迈皋桥,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老迈皋桥人。

素材源于《小新》何处夜归人、《南京消费研究小组》、《栖霞观点》、《我爱迈皋桥》杨明彩、《曹寇》反常、西祠胡同、网络

南京全接触原创

?推荐阅读:

我是老浦口人

我是老六合人

我是老江浦人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ly/3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