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栖霞市 >木槭树的节眼
时间:2018-6-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日本的木槭树)

(这首歌,希望你们还有人会记得)

在日本,有种木槭树,外形跟枫树很像;在它的幼树时期,如果遇到攀折或者误撞,就会在那些地方产生节眼。这些节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长大,向外会逐渐形成奇怪的凸起,向内会嵌进树的年轮里,与树融为一体。工匠们在处理这些木料时,不得不剖开树干,剔去节眼,才能进行后续的工艺,不然会影响成品的质量。

这种现象在生物界其实比较普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应激性反映。人作为一种高等生物,也不例外。

(奥地利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

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说中,提出的著名的“童年阴影”理论,就与节眼类似。他认为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经历,会沉入潜意识中,对人的性格、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切。

悬疑文学大师托马斯·哈里斯写过一本极为出色的小说《沉默的羔羊》,被翻拍成电影后,包揽了年奥斯卡的五项大奖。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的汉尼拔博士成为好莱坞影史上的经典,而他正是通过精神分析,洞察了见习特工的童年阴影,从而把控了她的心理过程,并且帮助她捕获变态杀人狂的。

(电影《沉默的羔羊》海报)

大学的时候,徐家昌教授曾开设过一门电影文学欣赏的课程,与我们探讨过这部电影的内涵。他梳理了童年阴影背后的种种应激反映,提醒我们要正视这些反映所产生的不利因素,从而获取心理的健康。

因此后来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在学期末的作业中,结合自身的心理体验,谈及如何梳理“童年阴影”,提出了一些设想,同时也提了很多问题。教心理学的老师是我的老乡,乡音很重,课上听懂课的人不多;我虽能听懂,但也兴趣索然,因而并没有特别的收获,反而凭生若干困扰。他还算欣赏我的作业,给了一个优秀的分数,但最终还是没有给我任何答复。

其实我现在想来,那些曾经困扰过我的问题,依然还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我的骨子里生根发芽。一遇特别的事情,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应激反映,从而影响判断,造成情绪的失控,心理上的失衡。这也就是我的“节眼”。

现在我教育婷儿,总会时不时想起这个问题。因而,在某些可能给孩子造成“节眼”的地方,我总会特别耐心地叮嘱自己:她的恐惧不安乃至情绪上的失控,究竟是出自什么原因。在找到原因之后,努力蹲下身,陪着她去面对问题,减缓因为无知和误解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冲撞。虽然这样的谨慎和敏感是有点过当的,但我始终觉得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其实在我的教育观念里,始终有一个正视的教育。在进入教师这个行当之始,我就试图带着我的学生们学会面对,面对一切必须面对的东西,直视那些可能会成为问题的问题,正视自己心灵上的敏锐感触,然后再去努力地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并不是我想故作高明,更不是奇思妙想,而是来自于切身体验后的不甘。

做教师和父母的,哪一个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重新经历我们的挫折和苦痛?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又如何才能理解?

张爱玲有篇文章,叫《非走不可的弯路》,她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张女士说得在理,但作为师长如何才能放心呢?

(张爱玲女士及手稿)

而我毕竟逐渐老去,又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理所当然地过于紧张孩子们的成长,唯恐那个节眼在某些孩子的心里扎根,变成他凸起的狰狞或者瘆人的伤疤,影响他最终的材质。

想起了龙应台在《怎么跌得有尊严》里的质问:

“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你怎么收拾?”

“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渡过?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

作为教育者,读到这里时,我是沉默的。但我的沉默不是哑口无言、无言以对,我知道的很多教师,无论是在言谈还是在行动中,都曾为自己的学生们做过榜样。我的沉默是因为,这样的呼声是来自一个政治精英的责问,她也曾是教育者,洞察了教育的种种弊端,她明白,除了学校教育之外,社会各个层面都应该为我们的孩子在失败之后提供重新站立的力量,尤其那些语势汹汹的媒体。

在这个过于快捷的时代里,心理疾病已经成为流行病。但很多心理问题的解决,不是应该依仗于教育,而是依仗于专业。而且心理疾病的疗愈,首先来自于自我矫正。弗洛伊德的伟大,还在于他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找到了自我诊疗的方案,并为更多的人提供专业的指导。

其实,生物的应激性反映,不是生物的自我摧残,而是调节自我从而更好适应环境的自我保护。木槭树的节眼,就是让它不断向上生长的的保护手段。

那么,高贵的人们,能否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学到更多的内容呢?

(挺拔但浑身是伤疤的树)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婷爸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
河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ly/19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