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 往事 -南京档案- “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是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里的句子, 在感动了万千读者的同时, 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故事的发生地点 ——南京浦口火车站。 在南京, 曾经有很多和浦口火车站一样的小火车站,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些火车站如今大多已经停止使用或者消失。 (浦口火车站老照片) 在栖霞山北麓,有一个叫栖霞山北站的火车站。这是一座有着年历史,但很不起眼的小站。栖霞山北站的前身,名叫“孤树村站”,年,沪宁铁路通车时,“孤树村站”就已经建成。后来,这里还驻扎着保护铁路的一个排的兵力。 孤树村站是一个四等小站, 车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距车站不远处正好有一棵孤伶伶的大树, 于是干脆就给这个车站起名曰“孤树村”, “孤树村站”这个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地图上的栖霞山火车站) 年2月24日,著名教育家、时任《申报》记者的黄炎培,借到南方考察教育的机会,与一批友人,从下关江边车站乘8点20分的火车,在孤树村车站下车后,步行去栖霞山。由于孤树村车站车次太少,下午,黄炎培等人早早来到小茶馆,一边喝茶,一边等候5点的火车。天黑了,火车还未到,而茶馆又打烊了。一直等到晚上9点钟,黄炎培等人才得以回到南京城里。 年到年之间, 孤树村车站更名为“栖霞站”。 由于栖霞站周围人烟稀少, 铁路部门在其西面约米的摄山营旁, 重新建起一座车站,名为栖霞山站。 (有着年历史的沪宁铁路界碑) 年8月26日,军阀孙传芳率十个师源源不断南渡长江,其中一部利用民船,从栖霞石埠桥对岸的江北划子口下水,横渡长江。当时,江面上刮起了北风,且江中泊有数艘外国兵舰。驻守南岸的国民革命军怕误伤到外国军舰,不敢贸然射击。孙传芳部趁势顺风,从紧靠江边的张家大湾、高家村一带登上南岸,与驻守在栖霞山站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师发生激战。因孙传芳部火力凶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师不得不退出栖霞山站,随后又退至栖霞山上。栖霞山站遂被孙传芳部控制,沪宁铁路交通一度中断。不久,随着龙潭战役结束,栖霞山站恢复通车。 栖霞山站站小,人不多。 令人不解的是, 这样一个小站,却有两位同级的“领导”。 查阅民国资料后发现, 当时南京的各个车站, 除南京站有站长一人,副站长四人外, 其他车站站长均为两人。 (京沪沪杭职员录) 年南京沦陷以后,日军控制栖霞山站,并在附近沿线修建了三座据点。至今,栖霞山站的东边,还留存一座炮楼。 抗战胜利后, 栖霞山站的车次减少到每天两班, 而且都是慢车。 但每到秋季, 乘火车到栖霞山站, 仍旧游人如织。 (美丽的栖霞“枫”景) 新中国成立后,京沪铁路于年改线。栖霞山的南面,建起了栖霞山南站,栖霞山站也就改称为“栖霞山北站”。早些年,《情深深雨蒙蒙》摄制组,在栖霞山北站拍摄过外景。 栖霞山站规模虽小, 但民国时期, 柳诒徵、黄侃、胡小石、王伯沆、 朱偰、胡翔冬等著名文人 都曾经在此留下过“背影”和故事。 感谢江苏银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张智峰图文支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赞赏 长按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在哪里北京白癜风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