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

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一张清乾隆年间的兴县古城图,地图里面的兴县城被一个四方的城墙围绕。城里城外各种庙宇、亭台楼阁耸立。而翻阅《兴县文史资料》更是惊讶发现,咱们大兴县原来曾经是这么的繁华。只言片语无法形容当时的繁荣,一起来阅读本文欣赏吧!

兴县古城图(清乾隆版)

兴县在宋元时代为州治,明洪武三年始改为兴县。城垣从峨嵋山峰拖至山麓平地,东有玉京山,西有西寺梁,南襟蔚汾河。在明清两代,佛教盛行,广修寺庙。当时,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仕宦,文有宰相,武有总督,都建有府第、祠堂。东起水磨滩的十方院,西到西崖湾的西庵,绵延数里,镶嵌着为数众多巍峨壮丽的亭、台、楼、阁、庵、观、寺、庙、府第、牌坊。居民住宅也密集于这个狭长地带。主要街道更是檐牙高啄,金瓦扣舍,脊兽张口,风铃荡荡;座落有序,相互配映,争奇斗艳,各有特色。更有胜者,山有“栖霞叠翠”、“峨嵋晓烟”,水有“通惠流香”,泽利全城。整个城区宛若一幅绝妙的自然图画,令人神往。

栖霞叠翠

峨嵋晓烟

通惠流香

可恨侵华日军,在年冬季“三光扫荡”时,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浓烟烈火,尽成灰烬,实可谓痛哉惜也!现在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仍记忆犹新,而60岁以下的人对兴县这些集中华文化之精萃暨能工巧匠之智慧。所创造的艺术珍品一古建筑群,却是见所未见,只有耳闻了。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激励子孙后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将这些史实书写成文献资料留传后世,起到用真实的史料教育后代的作用。古建筑群的原景虽然被日本鬼子焚毁殆尽了,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想将会万世流传。

兹将被毁的古建筑名胜、地点,分类简述如下:(示意图附后)

01

寺庙

城内

文庙

文庙,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初在城内峨媚山上,明弘治十年改建山麓。经康熙、雍正先后五次重修。

至圣殿(即大成殿)

至圣殿(即大成殿)。正殿五间,内悬“民生未有”匾(雍正乙巳颁),外悬“万世师表”匾(康熙甲子颁)。大木结构,三檐歇出顶,三昂斗拱,宏伟壮观。殿前有露台,雕栏排列;殿内八卦攒顶,柱粗两围;殿中央立有至圣先师孔子旧雕刻大牌位。门窗雕刻精致,花样奇特。大殿配房均以黄、绿瓦盖项,两旁供有七十二贤人牌位。每年春秋两季祭祀。

崇圣祠

崇圣祠。雍正八年(年)教谕侯、训导阎捐资新建,位于至圣殿后,通体三间。祠东新设孝义祠三间。东西两厢各七间,战斗门三间,战门外,名宦祠在东,乡贤祠在西,各三间(凡庙内四配十一哲以及先贤先儒木主,俱依名宦名贤姓名)。备牺所二间,在名宦祠南;酿黍所二间,在乡贤祠南。中棂(灵)星门三间,门外以栅环之,东西开栅门二座,门外牌楼各一座。

学宫

学宫。(陈列诸贤牌位),明伦堂三间(在文庙西),墙砌卧碑,有清圣祖御制饬士子文碑立于堂前。东有明清斋三间,西有新民斋三间,侧有宰牲所三间(遇有乡饮即为厨房),龙门一间,下有泮池,上建石桥,旁有古桑一株,仪门三间。仪门外,东书院一所,西书斋三间,大门三间。明伦堂后书房三间,教育宅一所,正房三间,东耳房三间。又新建西正房六间,东西房各三间。教导宅一所,正房三间,西房三间,南房三间,东北有书房三间。门外有大影壁一座,顶盖黄缘琉璃瓦,壁面雕刻龙云图案。旧址在今电影院。

嵋山书院

嵋山书院。在咸丰以前兴县没有书院,道光三年,孙豹章首倡义举,捐银三千两,湖南巡抚康绍庸捐银一千两,阖邑捐银一千两,孙昌源舍峨嵋山下发宅一区,鸠工庇材建堂三间,学舍十四间,大门三间,于道光五年落成,大门上悬“嵋山书院”匾。义举受到了人们的称赞。书院设立后,培养了不少仕进人才。旧址在现兴县中学。

玄帝庙(玄天庙)

玄帝庙(玄天庙)。在城内峨嵋山顶,门悬“玄帝庙”匾。殿塑威镇北方的真武大帝像,顶盔贯甲,手执宝剑。殿顶攒八卦图,壁画白日升飞、修真养性图。旁有三头六臂,面目狰狞的泥塑多尊,如哼哈二将、雷震子等守护神侍立,姿态森严。

文昌楼

文昌楼。在玄帝庙南,悬“文昌阁”匾。文昌是主宰学者功名利禄之神,受学者崇祀。阁背后悬康基田题“绝伦逸群”匾。晨起登阁,俯视城区,可见炊烟四起,笼罩全城,亭台楼阁浮现在缭绕烟雾之上,俨然似天庭玉阙,历历在目,观者称奇,这一景观曾被誉之为“峨嵋晓烟”,为兴县十景之一。

关帝庙

关帝庙。在峨嵋山文昌阁东,大门悬“关帝庙”匾,殿悬“大丈夫”匾,正殿坐关公,身着盔甲,颜面枣红,蚕眉凤目威风凛凛;关平双手捧印,周仓手执青龙偃月刀,侧立两旁,望之令人生敬。殿对面建有戏台。旧址在今自来水塔处。

城隍庙

城隍庙。在城内北街,文庙西。明太祖洪武三年,规定各府、州、县,须祀城隍。门悬“城隍庙”匾,进大门,过戏台,登月台,进正殿,塑城隍像,端坐神龛内,头戴文冠,身穿蟒服,腰系玉带,状貌威严。牛头马面,侍立两旁。龛旁有桥车一辆,上坐真衣木像。遇天旱不雨,即推车游街、祈雨。群众随后口唱祷辞:“哀告城隍,下民惶惶,早奏玉帝,救此饥荒”。人称“出师城隍”。东西两殿塑十殿阎罗王像。阎王俯首审讯跪地小鬼,侍立者执卷点名,对阳间作恶诸鬼,判处锯、烧、炸、磨诸刑。观之令人有戒恶从善之心。东下是地藏王菩萨庙。戏台两侧有城隍坐马。顶左右为钟鼓楼。春节门贴楹联,上联:“为善必报,为善不报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必报”;下联:“作恶必罚,作恶不罚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必罚”,横额“善恶分明”。阴历五月廿五日献戏祭祀。原址在今电影院西。

观音庙

观音庙。位于城内北街观音巷口,在人行道上方建观音阁,悬“观音阁”匾。阁内塑观音双手合十像。六月十五日献鼓乐。(原系尹府家庙)原址在今文化馆处。.

揖岚楼

揖岚楼(东门城楼)奎星阁。楼悬“奎星楼”匾,内塑奎星像,左腿后翘,右手执笔空悬,若指点状。面向东立。意即求功名者出东门赴京应试,能被点中名者,即可“独占鳌头”。故为学者所崇祀。原址在今大舞台西面。

控陕楼(西城楼)。不详。

盖城楼。已圯。

柳仙庙

柳仙庙。在南城门内,庙旁有大柳树一株,建庙一间,供大仙牌位。五月五日献鼓乐。旧俗是日盛服冶游,到南城上远眺近望,愉快心身,俗称“砸柳”。旧址,今粮食局。

北关

栖霞观

栖霞观。在城东玉京山顶上,高数十丈,石阶百级,洞门三重乃上,前后三院。第一洞门,石刻“玉京山”额。前院大门洞顶建阁,檐悬“栖霞观”匾,阁悬“三官阁”匾。阁内正塑“赐福天官”、“赦罪地官”、“解厄水官”,三官皆道冠道服,姿态和善,院南建有戏台。中院是三清宫殿,塑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像。东殿是佛门弟子十八罗汉请观音,观音坐莲台,容貌慈祥,手执净瓶、绿柳。东下是鲁班庙,西殿是三圣母祠;西下是地藏王菩萨。后殿高出中前殿,坐铁质玉皇大帝,头冠九旒珠,身穿蟒龙服,威严端坐。

以上建于庙内的数百间宫殿,层层栉比,顶盖黄绿琉璃瓦。夏秋季节登上玉皇殿三官阁,在夕阳映照下,金碧辉煌,林木繁茂,光彩夺目,景色宜人。吸引了许多游人,名之为“栖霞叠翠",为兴县十景之一。年,曾五彩庙貌,古建焕然一新,定期开光献戏祝贺。

另有一方丈塑像亦列殿旁享祀。相传为修建栖霞观时的老人,担水浇花40年后坐化,寄托着人们对辛勤护景者的敬意。观址位于现烈土陵园山顶。

水神殿

水神殿。在栖霞观西,西进大门北折过牌楼,登台阶到院中。正殿悬“圣母祠”匾,殿中塑圣母像三尊,皆道姑装饰。中间圣母手执金蛟剪,右圣丹手执混天斗,左圣母手执宝剑。塑艺精练,栩栩如生。通惠泉水出中圣母座下,地砌莲花孔石板,直径六寸,贴近孔板侧耳伏听,则有流水潺潺淙淙悦耳之声。泉水注入内院八卦井中,井壁南北各有二龙首双双相对,北龙吐水,南龙吸水,导入外井,潜流入水门井内。从水门导水入城,城内铺有石槽水道两条,一条从北街经西城门过西关通惠桥入蔚汾河;一条由城内南街转出南城门入蔚汾河,俗称“转城水”。城内居民机关,用水极为方便。称为“通惠流香”,为兴县十景之一“。

现八卦井犹存,医院家属院。

马园请宫楼

马园请宫楼。在玉京山西麓,水神庙有小门可通。对面建戏台,三月十五日请娘娘牌位,置请公楼内献戏。原址在今烈士塔院。(马园系尹氏喂马场所,另有叙述)。

龙王庙

龙王庙。在北关栖霞观东,正殿塑龙王像,戴盔着甲,手挥宝剑,殿南建戏台,每年五月二十五日献戏。庙西临枣沟河渠,渠东建小石洞无孔,内蓄泉水,名五龙泉,可供居民食用,天旱不涸。址在现进修校院。

东关

寿圣寺

寿圣寺(大寺)。建于明代,在东关北山上,东关中街有巷,从巷口北上,登石阶72层,达牌楼大门洞。洞顶建鸣远楼(钟楼),内悬巨钟,晨昏击之声闻数十里。过钟楼再登石阶30层,进寺门。两旁塑四天王像;东方持国天王白盔自甲,白脸横眉,手抱琵琶;西方广目天王红盔红甲,红脸怒目,手缠小白龙;南方增长天工青盔青甲,青面缭牙,手执宝剑;北方多闻天王绿盔绿甲,绿面张红口,一手持伞盖,一手捉小白鼠。四天王面目狰狞,望之生畏。正殿悬“大雄殿”竖匾,正坐两夭如来金佛。殿前月台高一米,雕栏排列,殿两侧右关公,左二郎。西殿是三圣母祠,西下白衣菩萨,东殿是大肚弥勒佛,东下地藏王菩萨。钟楼西面是经堂和僧众宿舍。整个建筑整齐丰隆,寺院东面建有七层石塔一座,六角六面,每层高一米,从第二层起每面刻一字,为“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禅语。寺塔梁即由此得名。原址在今县中学家属院。

府君庙

府君庙。在东关街北。大门为二层建筑、中为戏台,钟鼓楼翼其左右。正殿神龛内坐崔府君,东立金瓜钺斧,西立旗号伞扇,南立“肃静”、“回避”牌。殿前月台高二米,周列石栏,顶盖卷棚,夏季乘凉最美。西侧有孤魂庙,后院有经堂、住持宿舍。六月六日为府君诞辰,是日总要献戏。每隔一年的四月廿三日献戏一次,现东关居民建院居住,原址无存。

先农坛

先农坛(老农庙)。在府君庙东建庙一间,内供先农神牌位,周有围墙。每年“立春”节日,县级官员齐集坛前祭祀。现东关村豆制品加工厂附近。

十方院

十方院。在城东水磨滩,蔚汾河西岸,供游僧野道往来住宿。大门两旁塑四天王,正殿坐佛,两侧守护神侍立。东殿是关帝庙,关平、周仓侍立。院中央有韦驮像。西有娘娘庙,后院为僧众宿舍。民国十二年(年)曾彩画庙貌开光唱戏,正月十六日平安会,六月初十献戏。现址水磨滩小学。

野狐寺

野狐寺。在水磨滩北山中,建于明成化年间,清顺治十年()重修。四天王威坐山门,左右为钟鼓楼,正殿塑达摩佛像,东关公,西二郎,东下是地藏王菩萨,西下牛王庙。院中央韦驮,双手合十,臂搁降魔杵。院南是戏台,三月十八日献戏。原址仅存庙房一处。在现机械厂厂区后方。

状元里

状元里。在东关街东,有过街洞,俗称“稍门洞”。洞刻“状元里”石额,左旁竖刻“大金状元刘海之里”。洞顶建有两面神庙,东塑奎星,西塑文昌。由东入洞几步远,即有一个座北朝南院落,即为状元里。登石阶数级入院,西有书房三大间,北有石窑座楼一幢,东北建有三灵侯庙,与洞顶奎星、文昌相连为一整体。洞外东建河神庙,坐北向南是河神,坐南向北是观音。二月二十九日献鼓乐。现仅存状元里洞。

火神庙

火神庙。在东关过街洞顶上,有火神(坐北向南)、河神(坐东向西)、财神(坐西向东)。三塑像。庙顶建三皇庙,塑有燧人、伏羡、神农三皇像。六月廿三日献戏。现洞尚在。

观音阁

观音阁(阁儿底)。在东关中街十字路西,为过街神楼。木柱建阁,柱组一围许,纯系木质结构。檐悬“观音阁”匾,门悬“慈航普度”匾。正坐观音,双手合十,面容慈祥庄严。六月一“献戏”。

玉皇庙

玉皇庙。在东城门外街北,门刻“吴天宫”石额。殿坐玉皇大帝,戴九旒冠,穿黄龙蟒服,旁立守护神。原址在现生产公司院南。

吕祖庙

吕祖庙。在玉皇庙南,门悬“纯阳宫”匾,纯阳祖身着仙服,手持拂尘,正坐神龛内。旧时常有人到吕祖庙抽签求药,以治疗疾病。据说五月十三日为吕祖诞辰,故是日要献鼓乐。原址在今百货大楼后面。

西关

福胜寺

福胜寺,也称西寺。在西关福胜沟西山上。进大门,两旁坐四天王,正殿塑佛像三尊,左文殊,右普贤。殿前有月台,周有石栏排列。院中央立韦驮像。中院正殿塑弥勒佛像一尊,两侧有大鼓两面。东西殿为药王、马王庙。大门顶建文昌阁,对面阁内,塑倒坐观音像。寺址现在西关小学院。

安庆寺

安庆寺也称塔子寺。在福胜寺西,建于元化。进门有四天王,正殿塑佛像三尊,院中央韦驮,西殿石刻大肚弥勒傈,东殿供猪神。大门左右有钟鼓楼,门对面建影壁。庙西有砖砌七层塔一座,六角六面,每层高一米,俗称塔子寺即由此得名。寺址在现新建小学。

西庵

西庵。在城西西崖湾。前院正殿塑瑶池金母像,东毗卢,西迦蓝。西下塑眼光娘娘像,东下地藏王菩萨。院中央韦驮。后殿为三圣母祠。前殿对面建戏台。四月十五日献戏。现西关居民建院居住。

财神庙

财神庙。在西关口,庙内塑财神像。七月十五日献戏。

三义祠

三义祠。在西庵下方。祠建路洞顶上。塑有刘备、关羽、张飞三义像。顶盔贯甲,容貌威严。现址离休干部院。

五道庙

五道庙。在福胜沟口。庙塑五道神像。对面建戏台,正月十五日献戏。

娘娘庙

娘娘庙。在五道庙后,塑有娘娘像。三月十八日献鼓乐。旧日群众常前往焚香祈子。

南山

极乐寺

极乐寺。在南山顶。正殿塑关帝像,旁有娘娘庙(送子神),三月十八日献鼓乐。是日居民夜半上山祈子或还愿,沿途络绎不绝。住持早晚焚香击钟。旧址现存。

奎星阁

奎星阁(奎星楼)在极乐寺西山顶上。下筑十字洞,上建阁。悬“奎星阁”匾,塑奎星像,坐南向北。旧址尚存。

河神庙

河神庙。在南沟门前,蔚汾河南岸。庙悬“河神庙”匾,内塑白盔白甲河伯像,状貌英武。庙后里许有大王庙,塑降雨大王像。旧址在南沟门前沟口。

南关

外壕请公楼

外壕请公楼,在外壕街,东西各一。内供从寺庙迎来的牌位,中建双面戏台。五月初一日,东向给东请公楼鲁班献戏(由木匠行主办);四月廿四日,西向给西请公楼猪神献戏(粉坊行主办)。东、西请公楼址,现已由居民建房。

里壕请公楼

里壕请公楼在里壕街东口,街西建戏台四月十八日纷河神献戏。旧址在现粮油门市西。

寺庙根据地形,有大有小。大的两院、三院,如福胜寺、栖霞观、十方院、安庆寺等。小的一院一间,如玉皇庙、观音阁等。大庙,大木结构,柱粗而高,七檩六搭三檐歇山顶,三昴斗拱;小庙规模次之。殿祠雕梁画栋,朱门绿窗,塑像逼真,神采奕奕,整个建筑,雄伟壮观,体现了劳动人民对文化艺术的高度技巧。

02

戏楼

水磨滩过街戏台:六月初十给十方院献戏。

府君庙戏台(在庙内):六月六日献戏。

龙王堂戏台(在庙内):五月廿五日献戏。:

马园戏台(在马园内):正月廿日平安会:三月三十日给财神献戏(由商界主办)。

关帝庙戏台(在庙内):九月十三日献戏。

城隍庙戏台(在庙内):五月廿五日献戏。

东关过街双面戏台,在东关中街。六月十五日东面给火神献戏;三月十五日西面给观音献戏。

里壕过街戏台:七月十五日给财神献戏(由商界主办)。

外壕过街双面戏台:六月十五日东面给火神献戏,五月初一日西面给鲁班献戏(由木匠行主办)。

西关戏台在西关集滩:七月十五日给财神献戏。

福胜沟戏台(在福胜沟口):正月十五日给五道神献戏。

野狐寺戏台(在庙内):四月十八日献戏。

戏台建筑高大宽敞,分前后台。前台为表演区,后台为化妆区。台上出入两门,有的刻“出将”、“入相”,有的刻“阳春”、“白雪”,字迹工整醒目,增添戏台色彩。凡献戏都是三天,献鼓乐只一天。

03

名宦府祠

尹府

明四川巡抚加兵部右侍郎尹同皋府第,在城内。占地范围,西至文庙,东延城墙,北达峨嵋山麓,南临北街,是一个庞大的府第院。总建筑由大门院、二门院、观音巷院占地平方米共18院,相互连通,其中大门院较大,一进三院,后院9窑18楼,中院有过庭,东西各建排房,院西侧有水井一孔,上有六角凉亭;前院拖地楼上下20余间供有大仙,每年正月初二献戏,为了饮马方便,堵县城北门,另开利泽门(水门),饲马于城外.柄霞观西麓,建有马园,园内建马厩窑洞6孔,又平马道,放马北山,极一时之盛。

明末,因故升氏被抄家,家道破落,后来尹府院为白赢所居,改为白府。其余各院为世家孙氏兄弟及其他姓氏所居。

白府

白府:即原来的尹府。

孙府

孙府:清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钦谥文定公孙嘉淦府第。在县城北关。三院门悬“相府”、“大司寇”、“大家宰”匾,前院正厅内屏风门悬乾隆御书“清班耆硕”匾。耳房有小院,东西平房各五间。大门两侧南房各三间。过正厅屏风门,进中院北楼七间,东西楼各五间。过中门到后院,建有大窑洞七孔。府东为孙氏祠堂。进脾楼三仪门,经泮池石拱桥过中门进祠堂院。祠堂五间,陈立孙氏历代祖宗牌位。每年清明节祭祀。城内尚有孙嘉淦、孙鸿淦、孙扬淦兄弟三故居一座,门悬三面“进士第”横匾。人称“一门三进土”。

康府

康府(宗祠):清太仆寺少卿加三品衔康基田府祠。在县城北关。门悬“康氏宗祠”匾,门角书“总督军门”。过中庭进祠院,正厅五间,分三阁。挂帐幔悬丝绢长轴,书画历代祖宗名字牌位。中阁两侧立方斗,分别插十二时辰令旗令箭。东西平房各五间,东建小院平房12间,为看祠者所居。每当清明节,族人会集宗祠祭祀。宗祠南有康基田、康基渊故居,过门牌刻二康科举简历。院内正三间,悬“品洁行芳”....三匾。东窑三孔,檐悬“盛世耆英”匾,为基王六十寿辰立。窑内刻“荣寿堂”三字。另在城内建有父子兄弟科甲府第一座;两院楼房共二十四间。

杨府

杨府:清广西柳州知府,授朝议大夫杨愚府第。规模小于孙府。

康宅

康宅:在西城门外郭家沟东。是清宛平县知县康果龄孙一一康志周住宅。共两院,砖包大门座东向西。过门牌刻“光裕”二字。上院北建窑洞五孔,东西各建三孔,窑顶建楼阁十一间。下院,东建窑洞三孔,顶亦建楼,五彩楼栏,黑柱绿窗。康氏藏书:极富,向有“万卷藏书康茂园”之称(康基田字,康基田是康果龄高曾祖),康宅建筑整齐,优雅美观。虽规模不算大,但具有世家特色。

各个府祠的人门,均为三檐歇山顶,三昴斗拱,五檩四搭,五脊六兽。两旁立有门墩石,石狮、上马石。石狮雞工精湛,神态各异。尹府、孙府门前有巨大影壁,砖雕精致。康府上马石前立有旗杆两根,粗一围,高四丈,上围方斗。旗杆前建造大牌楼一座,高三丈六尺,柱粗一围许,牌楼额刻“簪缨奕世”四大字,四角悬风铃,叮当作响,闻之悦耳。牌楼造型雄伟大方,春节曾贴楹联,上联:“雁塔联辉甲第休夸二宋”,下联“乔毛济美文章漫说三苏”。自豪之态可见一斑。尹府门前大石狮据说是从四川运回(当地确无此石料)的黑乳石刻制而成,质腻而滑,黑色带有斑纹,夜间发光,天阴有铮铮声。

04

名宦坟墓

孙嘉淦坟墓

孙嘉淦坟墓:为饮赐祭葬,在县城东四公里的乔家沟村西南缓坡上。占地百亩左右,坟内松柏成林,阴沉肃穆。墓碑高约二丈,碑额蟠龙萦绕。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精刻。并有石猪、石羊、石人、石马压坟。家内有祭奠堂、休息室。坟墓周围有围墙保护,另有看坟者的住所。

康基田墓

康基田墓;原址位于城东2公里的猪圈梁,规模小于孙嘉淦墓。

杨愚墓

杨愚墓:原址位于城东4公里的乔家沟村南,公路北。规模略小于孙嘉淦墓。

另外,李家湾东面,有“状元塔”两座。相传为纪念状元刘昂、刘海兄弟所立。

05

牌楼

尹氏牌楼:在文庙东,刻“开天甲地”(过街坊)。

康氏牌楼:在文庙西,刻“黄甲先声”(过街坊)。

康府牌楼:在康府旗杆前(叙前)。

刘氏牌楼:刻“铁石其心”,为刘氏节孝坊(过门坊)。老爷庙坡下牌楼:刻“钟灵毓秀”(过街坊)。

利泽门(西城门)牌楼:在西城门内(过街坊)。

阴讫洞牌楼:在西门外,阴讫洞口(过街坊),为李氏节孝坊。

袁氏牌楼:在西门外牌楼街(过街坊)。

文庙过门牌楼。

寿圣寺过门牌楼。

“父子兄弟科甲”过门牌楼。

孙氏牌楼:在召和门(东城门)内,(过街坊)。

城隍庙南街牌楼:刻“天章宠赐”(过街坊)。

过街坊和过门坊都是土木结构,层层有序,玲珑别致,中间刻字,美观大力。康府牌楼四角悬有风铃,风吹铃动,叮当悦耳。

综上所述,兴县古城区其有大小庙宇37座(内请公楼4座)、府祠住宅9座(白府即尹府)、塔4座、牌镂十三座(内过街坊8座)、戏台十三座(庙内七座),这些古建筑是走访老同志回忆所写,内中未免有遗漏不妥之处,恳请读者诸君提出宝贵意见,以臻更加完善。

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日

(本稿曾访问:康增寿、胡承喜、高钟臣、赵继武、张绍荣、李宗唐等同志,并与康少钧、王如星二同志研究所写。)

注:配图为文章所需,皆为示意图,非真实图片

来源:兴县在线

责任编辑:亚龙商贸综合办公室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兴县亚龙职业培训学校面向全县招生啦!

转给毕业生!关于档案,这些你一定要知道

兴县计算机培训、鄂尔多斯(电焊、电工等)培训马上开班

cctv师纪录片:永远的军魂

兴县名人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ixiazx.com/xxsdl/5478.html
------分隔线----------------------------